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湖边高节与谁邻,落落寒松往往皴。
就使衡门已尘土,不妨千古自阳春。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边高洁的松树,隐喻了对和靖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与怀念。首句“湖边高节与谁邻”以“高节”二字直接点明了松树的品格,将其比作湖边的高士,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特质。接着,“落落寒松往往皴”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寒冷中依然挺拔的姿态,通过“落落”形容其孤独而坚定,而“往往皴”则可能暗指岁月的痕迹,但并未削弱其坚韧的生命力。
后两句“就使衡门已尘土,不妨千古自阳春”,则是对和靖先生虽身处简陋之居,却能保持高洁品质的赞颂。这里“衡门”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环境,“尘土”则可能代表外界的世俗纷扰。然而,诗人强调即使如此,和靖先生的精神世界依旧如春天般充满生机与美好,不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动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与追忆,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孤亭缥缈枕烟霞,面面江山不用赊。
何日乘风指星纪,与君携手逐飞鸦。
祗园寂寞耸高材,自有鸾凰接翅来。
回首壶觞散桃李,日斜风动使人哀。
几年幽径委榛芜,此去寒生孰子如。
笔下奔腾三峡水,胸中突兀五车书。
岂惟丽赋欺弘正,会使清时识仲舒。
富贵由来皆骨相,门闾高处莫趑趄。
古人捧檄缘亲喜,况值秋风一鹗天。
相与抟空谢蓬艾,归来称寿綵衣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