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原归途复成七古一首用昌黎谒衡岳庙题门楼原韵

牵缠踪迹劳天公,十年走逐尘埃中。

一朝行乐颇自喜,诗坛酒社心先雄。

好游不觉更成癖,有极必造源必穷。

青原自昔擅名胜,遥遥七祖开宗风。

泉声到耳径弥曲,细涧中断虹桥通。

古柏崛强钵龙起,崖枯石瘦空山空。

岭云圃絮日卓午,小春天气何融融。

先生杖履仙史舄,欢喜合證狮王宫。

摩挲碣石辨唐宋,风雨剥蚀苔花红。

覃溪学士精核古,?关奇字乃折衷。

山中老僧了无事,迎门合十频鞠躬。

药树堂前论忠孝,英雄仙佛将毋同。

荆花再开师再至,我闻生灭环初终。

兴亡饱阅弥勒笑,历劫不坏誇神功。

登高凭眺兴未已,苍烟紫雾纷朦朦。

归来夜色净如水,片月飞上遥岑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历青原山的旅程,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境变化。开头“牵缠踪迹劳天公”,表达了对旅途劳顿的感慨,随后“十年走逐尘埃中”则强调了长时间奔波的艰辛。接着,“一朝行乐颇自喜”和“诗坛酒社心先雄”两句,揭示了诗人对短暂欢愉的珍惜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好游不觉更成癖,有极必造源必穷”体现了诗人对探索自然之美的热情与执着。“青原自昔擅名胜,遥遥七祖开宗风”赞美了青原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接下来的几句“泉声到耳径弥曲,细涧中断虹桥通”、“古柏崛强钵龙起,崖枯石瘦空山空”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间清泉、古木、悬崖等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静谧。

“岭云圃絮日卓午,小春天气何融融”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阳光明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先生杖履仙史舄,欢喜合證狮王宫”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后半部分“摩挲碣石辨唐宋,风雨剥蚀苔花红”、“覃溪学士精核古,?关奇字乃折衷”等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山中老僧了无事,迎门合十频鞠躬”描绘了山中僧侣的宁静生活,以及与诗人的互动。

“药树堂前论忠孝,英雄仙佛将毋同”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与探讨。“荆花再开师再至,我闻生灭环初终”表达了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感悟。“兴亡饱阅弥勒笑,历劫不坏誇神功”则以佛教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智慧与宇宙真理的追求。

最后,“登高凭眺兴未已,苍烟紫雾纷朦朦”、“归来夜色净如水,片月飞上遥岑东”两组句子,分别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夜晚归途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旋莲厅留别张小琴

何幸风规接老成,五旬重聚倍心倾。

人能孝友多真性,诗到和平是正声。

已向词章投臭味,更从道义见交情。

不堪同是离家客,临别殷勤百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永新道中

万松夹道立,曲径通盘旋。

涧泉虽渐涸,细响犹涓涓。

微风一以动,相和如筝弦。

半日出深林,开朗始豁然。

忽见野人居,近筑南山前。

屋后出白云,缕缕轻于绵。

红黄间深绿,古树经霜妍。

其下积落叶,叶上閒牛眠。

双角群鸦栖,翔集何安便。

农功既已毕,露积图村边。

涤场净如镜,儿童舞翩跹。

微闻犬吠声,渡口归渔船。

行客欲投宿,下榻居西偏。

舂出新粳香,炊饭寒生烟。

山肴兼野蔌,味美逾珍鲜。

谈笑值邻叟,乐说今丰年。

把酒乐陶陶,相与忘尘缘。

出门望明月,已挂松林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璐江道中

层峦叠嶂水回环,鱼鸟亲人意自閒。

白雨横飞泉出峡,赤霞高拥火烧山。

松林阴翳二三里,茆屋欹斜一两间。

剧爱倪黄留画本,船头看到夕阳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沙墅晚泊

霜重宵深舟自横,篷窗欹枕梦难成。

空江月朗风初定,时听游鱼拨剌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