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脩右司滋溪书堂

滋溪溪水清如玉,堂中藏书高似屋。

缃缥装潢芸叶馥,远过李侯三万轴。

上世遗安重教督,有美令孙克佩服。

移书庋几置书腹,用之经济且启沃。

尊经缵史雅志笃,屈宋衙官骚则仆。

堂前山水秀且绿,堂中之书兹不辱。

愧我四十鬓欲秃,文学事功俱鹿鹿。

悲欢枯落悔不足,欲登君堂借书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苏伯脩右司滋溪书堂》描绘了一座藏书丰富的书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其主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教育的重视。诗的开头两句“滋溪溪水清如玉,堂中藏书高似屋”,形象地刻画了书堂环境的清幽与书籍的丰富,宛如一幅静谧而博学的画面。

“缃缥装潢芸叶馥”一句,通过描述书籍的装帧精美和书香四溢,进一步突显了主人对书籍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远过李侯三万轴”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书堂藏书之丰,超过古代名臣李侯的收藏。

诗中提到的“上世遗安重教督”和“有美令孙克佩服”,表达了对前人重视教育和良好家风的敬仰,以及对后辈子孙能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的期望。“移书庋几置书腹,用之经济且启沃”则揭示了书堂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场所。

接下来,诗人以“尊经缵史雅志笃”赞美主人的高尚志向,将自己比作屈原和宋玉这样的文学巨匠,暗示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华已逝,学问未成,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和对书堂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书堂的描绘,既赞美了主人的学问与品格,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对知识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736)

宋褧(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 字:显夫
  •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 生卒年:1294-1346

相关古诗词

行路叹书利阳驿壁

冬雨扑面朝不寒,驱马驰逐荆门山。

麦陇高平稻塍直,竹树鸡豚山两间。

少年笔砚为生理,耕得虚名才半纸。

道逢良田胜境如,曲车老我流涎何日止。

形式: 古风

李时进佥宪持其考君墓表求诗

襄垣老人志不群,教子岌岌兴高门。

燕山谏议有阴德,陈氏省华多子孙。

少年孤贫嗟素身,策名仕版期后昆。

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

老人种善如种树,老人视财如视土。

紫衣綵衣事尊俎,恩封乡县爵第五。

七帙告终既寿考,螭首龟趺贲泉户。

君不见草间无闻乱冢何足数,却是当时守钱虏。

形式: 古风

赵侯发白返黑

日中则必昃,百川东之不西流。

将军须发白返黑,身强能使元气周。

禁军前卫皆从事,少壮驰驱老来贵。

幕中文字羽檄飞,腰间符节龙章佩。

功成名遂乐天年,矍铄何须羡马援。

述旧能谈铁锤将,弈棋常对烂柯仙。

只今行年垂九十,鬓变青丝发点漆。

高堂明镜莫空悲,学取将军养生术。

形式: 古风

中兴万户爱假山筑亭号粹峰亭

元戎生长太平世,雨甲苔枪日无事。

筑亭排石示燕閒,比似南塘更清致。

烟霏晻霭群峰峦,莎阴藓璺相回环。

天台庐阜入胸次,华阳艮岳非尘寰。

米狂呼兄名不朽,千古高情能尚友。

我知主人爱山符节然,传付子孙俱世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