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严嵩所作,名为《寄赠南大司成龚先生》。诗中以“词林隽誉重圭璋”开篇,赞誉了龚先生在文坛的崇高地位与卓越才华,如同珍贵的圭璋一样备受推崇。接着,“师席居贤国倍光”,进一步描绘了龚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使得国家更加光彩照人。
“学馆化行周冑子,制科名起汉贤良”两句,赞美了龚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他的学馆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如同汉代选拔贤良之士的制度一般,为社会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弦歌夜对金陵月,袍袖春携玉殿香”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龚先生在夜晚与学生共赏金陵月色,春风中携带着玉殿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学习氛围。
最后,“欲寄别怀增怅望,海云江树故微茫”表达了诗人对龚先生即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海上的云雾和江边的树木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模糊,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龚先生个人品质、教育成就以及离别情感的描绘,既展现了对龚先生的敬仰之情,也流露出深深的惜别之意,体现了严嵩作为一位文人对于友情与教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