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清轩

殷本高辛裔,六七起圣君。

受王一剥丧,高贤尽隐沦。

坐待天下清,用沽席上珍。

况兹黄袍破,我生当其辰。

衣冠归□□,海国陷黄尘。

宁有人间世,能逃率土滨。

结茅菩提顶,浑忘虎豹邻。

寤寐祇思晋,幽沈迥避秦。

何时启昌运,□□产圣人。

愿言同二老,荷杖还归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往清轩》由元代诗人潘音所作,描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圣明君主的期盼。

首句“殷本高辛裔,六七起圣君”以历史上的殷商开国之君为引,暗示着诗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将由一位圣明君主引领,如同古代的圣君一般,带来繁荣与和平。

“受王一剥丧,高贤尽隐沦”两句,通过“剥丧”和“隐沦”两个词,表达了在前朝衰败之时,贤才纷纷隐退,不再参与政治,暗含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坐待天下清,用沽席上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期待贤才出仕,治理国家的美好愿景。

“况兹黄袍破,我生当其辰”中的“黄袍破”可能象征着社会动荡或政权更迭,而“我生当其辰”则表明诗人正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充满期待与忧虑。

“衣冠归□□,海国陷黄尘”可能是指士大夫阶层的流离失所,以及国家陷入战乱之中,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

“宁有人间世,能逃率土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即希望有一个不受战乱侵扰的和平世界。

“结茅菩提顶,浑忘虎豹邻”描绘了一种远离世俗纷争,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寤寐祇思晋,幽沈迥避秦”中的“晋”和“秦”分别代表了两个时代,暗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的避世态度。

“何时启昌运,□□产圣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圣明君主出现的期待,希望新的时代能够开启,带来繁荣与进步。

“愿言同二老,荷杖还归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同回归仁德,共同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期待。

收录诗词(16)

潘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寄友人

我来卧白云,潭影清华发。

经岁无稻粱,侵晨采薇蕨。

峰头天籁鸣,陇上樵歌发。

还拟醉浊醪,与君弄山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月]韵

反北山嘲

达人知进退,曲士岂同谋。

尽使藏身去,谁当为国忧?

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

虎啸雄心在,胡为鹤唳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友人夜宿

云山多乐事,丛桂共君攀。

别去十年久,归来两鬓斑。

倚窗邀素月,把酒慰离颜。

醉后松堂卧,涛声落枕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南洲丁氏草堂

仙客栖真处,衡门枕曲流。

地偏三岛接,天迥万山浮。

匣剑星霜久,函书洞壑幽。

忘机对鸥鸟,华发老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