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严光禄的《吼山》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首句“鬼斧凿灵根”运用比喻,暗示山石的奇特形状仿佛鬼斧神工所成,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玩舟穿石洞”和“渟然水一泓”,描绘了山中石洞与清澈潭水的结合,给人以宁静之感。
“削壁暗如瓮”形象地刻画了陡峭的崖壁和深邃的洞穴,而“舍舟蹑我履”则写出诗人徒步探索的动态。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纡回转湫仄,离立嵌虚空”,诗人体验到空间的变换和空灵感。
诗中“山腹裹林扉,危崖出层栋”描绘了山势的起伏和树木的繁茂,以及隐藏在山崖间的建筑,增添了历史的痕迹。随着视线的开阔,“烟开江海平,云起岩壑动”,诗人感受到天际的辽阔和云雾的变化。
“澄观物皆寂,旷坐鸟微哢”两句,通过静谧的环境和鸟儿的轻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最后,“得意默无言,抚境还疑梦”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喜悦和恍若梦境的感受,认为无需向山僧寻求答案,自然的韵律已足够令人沉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吼山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