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玉河至玉泉沿途的春日景象,充满了细腻的自然观察与人文情怀。
首句“卧波桥影亘银川”,以“卧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桥身横跨水面的姿态,桥影在水中延伸,仿佛连绵不断,构成了银川水面上独特的风景线。这里运用了“亘”字,强调了桥影的连续和广阔,营造出一种悠长而宁静的氛围。
次句“寒食风轻稳度船”,则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微风和行船。寒食节期间,天气转暖,春风轻拂,船只在这样的天气里平稳前行,给人一种舒适与和谐的感觉。这里的“稳度”不仅指船只航行的平稳,也暗含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满意与享受。
第三句“赐火那须资蜡烛”,转而描述了古代习俗中的“赐火”仪式。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皇帝会赐予百姓火种,象征着温暖与光明。此处以“那须资蜡烛”来表达这种赐予,既体现了皇家的慷慨与恩泽,也蕴含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最后一句“绿榆无树不新烟”,将视线投向了岸边的绿榆树。在春天,这些树木开始吐露新芽,散发出淡淡的烟雾般的气息。诗句中的“无树不新烟”强调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每一棵树都在释放着新生的气息,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玉河至玉泉沿途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情,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传统习俗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