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月(其二)

华山我亦羡希夷,却笑山公带接篱。

鹤背霜添寒自惯,吴门练过梦先知。

艰难普化摇铃日,潦倒神光断臂时。

一色边中如放去,钝根犹觉九峰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卧月(其二)》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与独特见解,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觉悟的深刻感悟。

首句“华山我亦羡希夷”,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之情,希夷在这里象征着道家的隐逸与超脱,诗人羡慕华山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却笑山公带接篱”一句,以幽默的口吻对比了华山与山公(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隐士)的生活方式,暗示了诗人对传统隐逸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定位。

“鹤背霜添寒自惯,吴门练过梦先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鹤背霜寒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清苦与孤独,而“吴门练过梦先知”则可能是诗人对于内心修炼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暗示了修行者在精神层面的洞见与预知能力。

“艰难普化摇铃日,潦倒神光断臂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修行的艰难与觉悟的主题。普化摇铃日可能指的是佛教中普度众生的时刻,而“潦倒神光断臂时”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断臂象征着舍身取义或自我超越的决心。

最后,“一色边中如放去,钝根犹觉九峰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与对自身悟性的反思。一色边中如放去,可能意味着在修行的道路上,诗人如同放飞心灵,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钝根犹觉九峰迟,则是对自己悟性不足的自省,即使如此,仍能感受到修行路上的艰难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的向往、修行过程的描绘以及对自我悟性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自然之间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杨明府汝邻

羊角神鲲化独隆,弹琴天上奏尧风。

八方眼见祥云起,百里人歌寿域中。

清水沅湘流自远,灵椿日月对无穷。

大年本是云间侣,便拟寻君上客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吕明府宸铭

东山遥望起烟涛,斗气泷声一并高。

黄菊偏宜今日酒,紫云先兆昔年刀。

栽成桐树栖鸾翼,煮老丹砂变鹤毛。

更省俸钱供布地,绀宫长此祝僧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张游戎明甫之任镇平

十年琼海声名旧,此日潮阳甲胄新。

聚米岂须饶胜算,慈心到处有深春。

江云拥日唯驱水,山路行时不起尘。

五载别来燕颔改,故人情意感君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刘太守瑞堂

爱人冬日影离披,两见搴帷慰去思。

芳颂喜逢长至候,祥光先结早春时。

星辰南极推高步,佳气蓬莱入酒卮。

更有閒僧云际祝,此心无尽寿无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