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感怀

恨如丝,心似水。恨结心牵,教我如何理。

剔盏残灯仍不睡。有梦堪寻,魂也知来未。

履春冰,含血泪。历尽颠危,蜀道平如砥。

瘦骨强支霜雪里,悄悄忧心,搅得常如碎。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鉴赏

这首《苏幕遮·感怀》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深沉的内心世界与复杂的情感纠葛。开篇“恨如丝,心似水”,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见之物,恨如同缠绕的丝线,心如同流动的水,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绵长与难以捉摸。接着,“恨结心牵,教我如何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纠结与难以排解,恨与心的紧密相连,让人不知如何梳理。

“剔盏残灯仍不睡。有梦堪寻,魂也知来未”这一段则通过夜深人静时的孤灯与梦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剔除残破的灯盏,却无法入睡,似乎在寻找某种慰藉,但又担心灵魂是否能找到归宿。这种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安慰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履春冰,含血泪。历尽颠危,蜀道平如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艰难困苦的生活比作履冰含泪,而最终却能像走过平坦的蜀道一样,暗示了主人公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痛苦,但仍然能够坚韧不拔,最终找到一条前行的道路。这里既有对过往艰辛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瘦骨强支霜雪里,悄悄忧心,搅得常如碎”则是对主人公坚韧不屈精神的直接描绘。即使在严寒霜雪中,瘦弱的身躯依然坚强地支撑着,内心悄悄涌动的忧愁如同破碎的镜片,既是对自我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苏幕遮·感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挣扎、坚持与希望,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力量的作品。

收录诗词(44)

范贞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冒四姑将迁别墅,赋此留别

寂寂空闺,茕茕孤息,非君孰解吾忧。

况渊深冰薄,时杖卿谋。

指日鹿门隐矣,持君履、暂尔相留。

从今后,鸟啼花落,雨黯云愁。悠悠。

茫茫别绪,纵丝藕牵萦,不系离舟。

怕芦花苇叶,已做成秋。

为问妆台何处,江天阔、尽日凝眸。

须相念,西风残照,默倚高楼。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绮罗香.春夜怀三姑吴夫人

细雨揉丝,微风扇暖,早近饧箫百五。

不卷重帘,拨尽水沉烟炷。

似而今、欲会无由,悔相见、等閒轻度。

况夫人、爱女于归,越山迢递无重数。

纵是春铺锦片,想膝前因忆,谢庭风絮。

月影昏黄,应照绮窗朱户。

叠离恨,泪溢春江,望金闺、云迷烟树。

问钿车、何日重来,展眉峰碧聚。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踏莎行

闲里心情,病馀诗酒。匆匆寒食清明后。

柳丝无力绿低迷,花枝有恨红消瘦。

春晚韶光,暖风吟袖。炉烟不动湘帘昼。

夕阳天外乱山多,望中又是愁来候。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临江仙

一夜西风细雨,惊心芳事将阑。恹恹睡起小屏山。

断魂随落絮,残梦怯啼鹃。

欲问春归何处,空怜花自无言。几回吟望向风前。

不堪芳草色,争奈夕阳天。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