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巾子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瀑布、古塔、竹房、松林、枳花等自然景观与人文遗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联“百丈飞泉悬碧嶂,七层危塔俯平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中瀑布与古塔的雄伟景象,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宛如碧色屏障悬挂于空中;古塔则巍然屹立,俯瞰着下方的平缓山岗,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巾子山的壮观与神秘。
颔联“禅心孰果参莲界,故址今犹剩竹房”转而探讨精神层面,提出关于禅宗修行与莲花界的思考,暗示山中曾有僧侣修行,留下竹房作为遗迹,引人遐想。
颈联“径绕微风松籁古,坡涵晓露枳花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风光,微风吹过松林,发出古老而悠扬的声音;晨露滋润着枳树,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尾联“摩挲宝祐残碑字,高阁当年接渺茫”收束全诗,诗人抚摸着古老的碑文,追忆往昔,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高阁曾经连接着遥远的过去,如今却显得格外渺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巾子山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底蕴,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