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其四)

汉楚兴亡事已休,至今堪叹亦堪羞。

郑君不肯更名籍,项伯胡为赐姓刘。

寡助固知亲亦叛,孤忠忍以主为雠。

人臣贵在明大义,勿为身谋为国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于石的《读史》之四,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全诗围绕着“汉楚兴亡”这一主题展开,其中蕴含了对忠义与叛乱、个人名节与国家大义之间关系的探讨。

首句“汉楚兴亡事已休,至今堪叹亦堪羞。”表明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楚汉争霸,最终都归于平静,而这种过去的辉煌与失败之事,直到今日还值得人们深思,并引起人们的羞愧。

紧接着,“郑君不肯更名籍,项伯胡为赐姓刘。”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个人物:一是郑国的君主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姓名记录;二是项羽被赐予了“刘”这个姓氏。这里强调的是个人的名节和忠诚,即便是在巨变之中,也坚守着自己的立场。

接下来的“寡助固知亲亦叛,孤忠忍以主为雠。”则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背叛,而那些孤独且坚持忠诚的人往往会将君主视作仇敌。这里体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最后,“人臣贵在明大义,勿为身谋为国谋。”则是诗人的主旨所在。他强调作为臣子,最重要的是明白和坚守大的道德准则,不应只为了个人的利益去谋划,也不应该牺牲国家的利益以满足个人。这里蕴含了对忠诚与义理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忠义、名节以及大义的深刻理解和崇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乱象的忧虑和批判。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其三)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读史(其二)

世以燔经咎李斯,斯文兴丧岂关渠。

楚人未烈咸阳火,秦府犹存博士书。

吾道不随灰烬冷,残烟空锁帝王居。

独嗟先入收图籍,刀笔区区计亦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读史(其一)

厥初开辟浩难名,帝降而王绪可寻。

百代相因三代礼,七弦何似五弦琴。

时逢否泰有消长,道在乾坤无古今。

所以孟轲生战国,欲承三圣正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得家书

久客秋又晚,思家梦屡惊。

空阶闻叶落,隔树见灯明。

亲老贫常健,儿痴学未成。

凄凉今夜月,照我故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