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乱之际的凄凉氛围与人物离别的情景。开头“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两句,透露出战争导致道路阻断,连山上的梨树也无人问津,表达出一份荒凉与孤寂。接着“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两句,则是说送别的人将担任地方官职,而自己则是在归途中一定会遇到和尚,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对佛法的向往或对人世的超脱。
下片“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写的是自然景观,其中“滩平”指水边平坦的地方,“眠獭石”则形象地描绘出野兽在石头上休息的情状;而“烧断饮猿藤”则可能是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猿藤被烧断,象征着某种联系的中断。
最后,“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能力的反思。在岁末之际,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成就进行回顾,而“方当见异能”则预示着未来可能展现出不凡的才能或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