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金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金雀图景。诗中以“镂翮雕翎弄艳阳”开篇,巧妙地将金雀的羽毛比作雕刻精细的翅膀和雕琢华丽的翎毛,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金雀的华美与活力。
接着,“参差干葆集群芳”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金雀周围的环境,仿佛它置身于繁花似锦之中,与各种花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茎分厶凤钗头绿,花斗宫鸦鬓里黄”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金雀的茎叶比作绿色的凤钗,花瓣则如同黄色的宫鸦鬓发,形象地描绘了金雀的形态与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其高贵与优雅。
“巾笥夜衔环月冷,铜台春入伎衣香”则描绘了金雀在夜晚的静谧中,轻轻衔着月光下的环,似乎在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而“铜台春入伎衣香”则可能暗喻了金雀在春天的温暖中,其羽毛散发出的香气,与舞伎的衣裳相互交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最后,“东风坠蕊张罗畔,莫报侯家失凤皇”两句,以东风中的落花为背景,表达了金雀的存在虽美好,却也伴随着离散与失落的意味。这里或许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美好事物的哀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金雀这一形象的多面性,既有其外在的美丽与活力,也有内在的孤独与哀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