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偕黼臣乘小舟泛西湖,由孤山白沙堤步归,次前韵(其二)

西泠别后两年新,山色如逢蕴藉人。

但得楫舟安水国,无愁波浪弄风神。

岩空人去閒花住,岸远禽来好语真。

回首婺东桃洞在,几多春意绾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泛舟的情景,以及对西湖美景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西湖山水的深厚情感。

首联“西泠别后两年新,山色如逢蕴藉人”,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西泠桥是西湖边著名的景点,两年的新意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山色如逢蕴藉人”则将山色拟人化,赋予了山色以温柔、含蓄的人格特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山水的深情厚谊。

颔联“但得楫舟安水国,无愁波浪弄风神”,进一步描绘了泛舟西湖的场景。诗人希望在水中找到安宁,远离世俗的烦恼,波浪与风神的互动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

颈联“岩空人去閒花住,岸远禽来好语真”,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人去之后,岩石上空闲的花朵独自绽放,岸边远处飞来的鸟儿传来真实的话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尾联“回首婺东桃洞在,几多春意绾车尘”,诗人回望过去,仿佛看到了婺东的桃洞,那里的春意盎然,与眼前的车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馨甫亲舍望云图册

我生少小悲失怙,十五年来未抔土。

壮来又叹轻别离,六十老母难得聚。

举头浩浩白云天,无尽行云有尽年。

归云不比去云速,别亲那得省亲难。

钱塘老友胡馨甫,废诵蓼莪痛肺腑。

孝思发为古文章,画图咀出旧甘苦。

自说从军燕赵间,东南半壁惊烽烟。

骨肉分飞家书绝,关河迢递金鼓喧。

途穷日暮辄回首,怅望家山何处有。

一日思亲十二时,归梦不归难消受。

惟有云影来朝朝,送入天涯路不遥。

隐约亲舍出其下,见云如见双亲招。

招之不至心凄怆,把酒问天何独妨。

悔身不如雁与鸿,秋来犹得飞南向。

我闻此言发长叹,多少游子摧心肝。

生不能养死不葬,一般滋味总辛酸。

嗟嗟人生穷通得失皆天成,何必纷纭车马去门庭。

纵然负米逮养出百年,藜藿当年无限情。

况乎菽水莫承常常尔,迟暮光阴疾奔驶。

转瞬已不见高堂,永诀暂离伤奚似。

披斯图,泪如珠,愿为天下人子大声而疾呼。

与其风尘奔走富且贵,不若贫贱困苦长家居,云兮云兮知我乎。

形式: 古风

清明独步湖上饮临水酒家(其一)

又到清明桃李开,钱唐门外独徘徊。

野田荒冢谁存问,风雨烟波孰主裁。

近水楼台招我去,随堤鱼鸟逐人来。

销金窝乏销金侣,剩有南山照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清明独步湖上饮临水酒家(其二)

酒醉黄垆暮不埽,湖光呼吸入几微。

沽钱遇客非尘俗,放棹逢僧亦化机。

得佐新泉烧野火,莫攀垂柳插柴扉。

回头犹怅重城隔,难与閒鸥日日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复黼臣赠诗(其一)

滔滔江水去如斯,犹幸知心遇未迟。

诗不求工偏适性,事惟近古那嫌奇。

传家自具龙驹种,处世无营鴳鹊枝。

太息故人今不作,羊公谁见岘山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