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事十首(其七)老师

玄黄当久战,朝野共无衣。

师老民从毒,兵钝贼见几。

中枢迟上策,专阃积轻威。

不识縻军是,谁云尾寇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兵事频仍的社会背景,诗人郭之奇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首句“玄黄当久战”,开篇即点出战争的长期性与残酷性,玄黄二字,既指战场上的血色,也暗喻战争的艰难与惨烈。接着,“朝野共无衣”一句,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使得百姓生活困苦,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得到保障。

“师老民从毒,兵钝贼见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军队和民众的双重伤害。士兵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民众则因战争而饱受苦难。同时,诗句中的“兵钝贼见几”暗示了战争策略的不足,以及敌方对我方力量的洞察。

“中枢迟上策,专阃积轻威”两句,批评了朝廷决策层在处理军事问题上的迟缓与轻视,指出这种态度削弱了军队的权威和战斗力。

最后,“不识縻军是,谁云尾寇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军事政策的质疑与不满。縻军,意为束缚军队,这里可能是指朝廷未能有效调动和利用军队资源;尾寇,则指追随敌人,暗示了军队在战略上的被动和失败。这两句直指问题核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后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治理和军事策略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兵事十首(其八)策抚

弄兵宁异昔,逸火庶非今。

渠胁分群命,死生问一心。

井闾还旧有,牛犊可新寻。

倘及阳庚日,春风散绿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兵事十首(其九)传烽

极目平安火,乡云白似红。

朔风悲立马,南雪滞征鸿。

燐野荒寒日,腥川恣渴虹。

天涯微宦客,愁坐似羁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兵事十首(其十)露布拟而期之也

连阃歌铙日,深宫动乐晨。

乾坤将厌杀,城野共还春。

夜影销欃焰,朝书出战尘。

尚期三捷至,先系百渠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季春十日姚永言招同黄可远宋九青夜集谈诗微商同异三首(其一)

谬附东南美,君前见古今。

连杯存酒意,聚首出文心。

交岂声坛重,时当宦海深。

试将清夜语,还赋白头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