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径任苔荒,长年寝一床。
病中消白日,诗里发清狂。
窗暗云遮月,林明叶坠霜。
百年能几日,两鬓已苍苍。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的《自嘲》,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门径任苔荒”展现了居住环境的清冷与疏离,长期独居一室,岁月的痕迹在门外青苔上默默积累。第二句“长年寝一床”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简单和孤独。
“病中消白日”表达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疾病消磨着时光,然而他并未沉溺于病痛,反而在诗的世界里找到了精神寄托,展现出“清狂”的一面,即在困境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窗暗云遮月,林明叶坠霜”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人生的阴晴变化,窗户被乌云遮挡,象征内心的迷茫,而落叶飘零则暗示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最后两句“百年能几日,两鬓已苍苍”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短暂,岁月不饶人,诗人对自己的白发早生表达了深深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沧桑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我解嘲的方式,既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又展示了诗人坚韧的精神风貌,富有哲理和深沉的情感。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亭幽无俗状,清景涤烦襟。
砌压寒流浅,檐分积翠深。
晚花闲照影,古木冷垂阴。
凭槛不能去,澄澄发静吟。
杳杳遥空雨乍晴,闲拖山屐上山亭。
平湖风静开菱鉴,叠嶂云收列画屏。
已觉万缘真是梦,岂因闲事妄劳形。
可怜竞利贪名者,扰扰人间醉未醒。
凉风吹众木,羸病转加前。
伏枕谁相问,中秋月又圆。
清光浮远峤,冷色混平川。
不得同支许,乘舟乐浩然。
自得南风旨,虚堂此夕弹。
正声传不易,俗耳听终难。
峭壁虫音绝,乔枝鹤梦残。
坐来消万虑,斜月上危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