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留秀才秋日田舍

物幻非真只自知,却寻田舍度衰迟。

漫为陶令柴桑乐,不学荆轲易水悲。

午睡最能消永日,一巢长欲寄深枝。

闻君亦有逍遥趣,可濯沧浪共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和留秀才秋日田舍》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首联“物幻非真只自知,却寻田舍度衰迟。”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是虚幻,并非永恒的真实,因此选择回归自然,寻找田园生活来度过余生。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辩证思考。

颔联“漫为陶令柴桑乐,不学荆轲易水悲。”进一步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诗人以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为乐,而避开了像荆轲那样慷慨赴死的悲剧。这里巧妙地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人物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勇敢但可能带来悲剧命运的英雄行为的反思。

颈联“午睡最能消永日,一巢长欲寄深枝。”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在悠长的午后时光里,通过午睡来消磨时间,寻求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渴望有一处栖息之所,如同鸟儿筑巢于深枝,表达了对稳定、安全生活环境的追求。

尾联“闻君亦有逍遥趣,可濯沧浪共赋诗。”则以对话的形式,邀请友人共享这份逍遥自在的乐趣,一起在清泉边洗涤心灵,共同创作诗歌。这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通过艺术表达自我,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实践。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和宣守林子中修撰列岫亭

苏州方称白公才,又见宣城谢守来。

两处溪山重秀发,一亭风月助徘徊。

水光飐滟龙鳞活,岫影参差雁序开。

不用红裙唱金缕,只题佳句殷春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列岫后题

谢公遗句惜湮沈,更作新亭一百寻。

宿霭拥山眉敛翠,夕阳浮水带横金。

黄鹂唤友鸣声软,白鸟窥鱼意思深。

看尽物情俱是幻,要须携酒数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子中修撰

承明厌直下天来,聊继昭亭小谢才。

珠迸玉盘诗得句,月腾金浪酒盈杯。

江城未许民心借,京国颙瞻召节回。

试问行年俱乙亥,固应怜我困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子中修撰叠嶂楼致酒

重山复水碧相连,胜地欣逢太守贤。

欲倒樽罍秋色里,故邀宾客画图边。

丹青迥压王摩诘,骚雅仍兼白乐天。

莫恋宣城风物美,玉堂提取笔如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