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秋日归印山故居,因游仙人桥作二首(其二)

溪转峰回石气阴,悬崖高阁客登临。

虹腰一角连山合,雪乳千年古洞深。

入穴人疑营窟世,题桥诗总杂仙心。

中年学道时偏早,领略樨香思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丘逢甲在秋季返回故乡印山故居时,游览仙人桥所见的景致。首句"溪转峰回石气阴",通过山水的曲折变化和石头的阴冷气息,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环境。接下来的"悬崖高阁客登临",写游客攀登高崖之上的楼阁,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人们的好奇探索。

"虹腰一角连山合"运用比喻,将桥身比作彩虹的一角,连接着两侧的山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梁与自然景色的和谐融合。"雪乳千年古洞深"则描绘了古老的洞穴深邃而洁白,仿佛积雪覆盖,富有历史感和神秘色彩。

"入穴人疑营窟世"让人想象进入洞穴的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充满奇幻想象。"题桥诗总杂仙心"则表达了诗人题诗于桥头,流露出对仙人般超凡脱俗心境的向往。最后两句"中年学道时偏早,领略樨香思不禁",诗人感慨自己中年就开始追求道义,桂花香气引发了他的深深思考,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其一)

化碧三年血有痕,当年哀感满乾坤。

鹑维剪后天方醉,无路排云叩九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其二)

此局全输莫认真,东南风急海扬尘。

世间傥有虬髯客,未必扶馀别属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其三)

残山剩水冷斜晖,独向西风泪满衣。

皂帽藜床成底事?全家辽海管宁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其四)

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

古柳斜阳围坐听,一时谈笑付盲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