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相吴元忠之母弟旧名惇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祝发云

弃家忽若遗,四海吴元常。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

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

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

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

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

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

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名为《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相吴元忠之母弟旧名惇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祝发云》。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崇敬。

首句“弃家忽若遗”,表达了友人毅然决然地舍弃世俗生活,投身于佛教修行的决心。接着,“四海吴元常”一句,点明友人的名字和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其远行的目的地——湖南。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两句,通过对比高官显爵与家庭琐事,强调了友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接下来,“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则进一步赞扬了友人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两句,诗人自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软弱与友人刚毅性格的对比,流露出对友人的钦佩之情。“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则直接赞美友人壮烈的志向和慷慨的行为,表明了对其行为的认同和支持。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虽屡遭挫折但仍坚持信念的敬仰之情。“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则描述了诗人自己身处世俗,却始终在旁默默支持友人的形象。

最后,“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喜悦,以及友人再次启程前往湖南的场景。“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在山中建起茅屋,共同修行,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舍弃尘世、追求精神世界的赞美,也有对自己内心软弱的自省,以及对未来与友人共同修行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山间每岁正月望夜梅花正开多与客饮花下今年郡廨独坐十四夜张旸叔晁激仲相过共话宣和间事慨然归不能寐因以写怀

山头野梅白玉花,月明弄影纷横斜。

青天无云万峰立,下有十亩幽人家。

年年春归不暇省,但扫雪径寻寒葩。

老夫已忘少年事,灯火岂念更繁华。

一杯起步遍空谷,破屋归卧暾朝霞。

陪都复来亦何有,凛凛杀气浮高牙。

重关深锁夜漏永,忽记昨梦翻长嗟。

景龙门前一月会,金碗赐酒馀雄誇。

神州陆沉近归我,汉节方议通胡沙。

天翻地覆那得料,忍复更听渔阳挝。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次韵马参议同游蒋山

华屋惊随劫火飞,江山空自绕邦圻。

灵踪可便超千载,妙解谁从寄一微。

著屐尚堪穷碧落,据床聊伴俯清辉。

追寻会识关心处,未怪衰翁苦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次韵

颓垣败屋落花飞,草草春光亦故圻。

但爱野塘输渌净,不知风景转清微。

帐空尚忆猿惊晓,基废犹传凤览辉。

女几自无平贼意,坐来休笑久忘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三次韵

荒林寂寂鸟飞飞,旧事那容数一圻。

山色自怜云泱莽,暮寒犹作雨霏微。

谈馀故喜珠仍在,境胜端知玉有辉。

问取塔中黄面老,此生何处是真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