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笛》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描绘了夜晚江边听笛声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远的意境。
首句“江天闻远笛”,点明了地点和事件,笛声从远方传来,穿越江面与天空,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断续总因风”一句,通过描述笛声时有时无,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楼静人初倚,帘开月正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高楼之上,有人倚窗而立,月光正好洒在帘幕上,静谧之中透露出一丝等待与期盼。这里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寄托。
“曲方迷出塞,响忽散遥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笛声仿佛引领着人的心灵穿越边塞,感受着远方的呼唤与思念。随后,笛声突然消失于遥远的天空,留下的是对远方的无限遐想与思念。
最后,“不待山阳感,长吟及夜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这里的“山阳感”可能源自《世说新语》中的典故,指的是王徽之夜访戴逵,听到笛声后感慨万千。而诗人在此处则表示,自己无需等待类似的触动,就能在笛声中引发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直至夜深人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听笛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