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游石湖(其三)

茶磨楞伽次第经,淡烟消处五湖明。

一樽斜日湖亭上,閒看西山弄晚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游览石湖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闲适的氛围。

首句“茶磨楞伽次第经”,以“茶磨”为引子,隐喻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细腻体验,如同茶磨般缓缓转动,岁月在其中细细研磨。这里的“楞伽”可能是指一种茶叶或茶具,暗示着诗人通过品茶来感受时光的流逝,同时也可能是对石湖周边环境的一种比喻,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

第二句“淡烟消处五湖明”,描绘了一幅烟雾散去后,湖面呈现出明亮景象的画面。这里的“五湖”泛指广阔的水域,不仅限于石湖,也包含了诗人视野内的其他湖泊。淡烟的消散象征着尘世的烦恼逐渐散去,留下的是一片清澈与宁静,寓意心灵的净化与自由。

第三句“一樽斜日湖亭上”,描述了诗人独自站在湖边亭子上,夕阳斜照的情景。这里的“一樽”既可理解为一个酒杯,也可以象征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夕阳斜照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夜晚即将到来,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最后一句“闲看西山弄晚晴”,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西山,描绘了晚霞映照下山峦变幻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弄晚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以及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通过“闲看”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心境。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早起

残更断续天苍苍,开门汲井夜欲央。

鸡声人语杳无际,落月曙色相为光。

临风短发不受握,泫露碧叶微生凉。

屋头日出万事集,惜取静境聊徜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孔周经时不见目想高胜居然在怀写碧梧高士图并小诗寄意

漠漠疏桐洒面凉,溅溅寒玉漱回塘。

马蹄不到清阴寂,始觉空山白日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夜坐

溽暑夜不寐,凉风初解围。

起看星汉动,坐久语音稀。

残月耿犹在,流萤忽自飞。

一声何处鹤,露下欲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九日汎石湖

烟敛吴山翠拥螺,重阳晴暖似春和。

閒情已付青油舫,斜日轻摇绿玉波。

桥外连钱游骑属,水边纨扇丽人过。

黄花何处酬佳节,白鸟沧洲引兴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