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寺

宿枕依乡馆,天机斗觉清。

一闻山鸟语,瞥起野麋情。

峭木摇霜气,疏泉曳玉声。

简书催俗驾,窗日两竿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乡间馆舍,清晨时分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宿枕依乡馆”,点明了地点和情境,诗人夜晚枕着枕头,依傍在乡间的馆舍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天机斗觉清”一句,通过“天机”二字,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清静环境中心灵的觉醒。

“一闻山鸟语,瞥起野麋情”两句,运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山鸟的啼鸣和野麋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环境的层次感,也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他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峭木摇霜气,疏泉曳玉声”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峭立的树木在霜气中摇曳,既表现了冬日的寒冷与静谧,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而“疏泉曳玉声”,则通过比喻,将泉水流动的声音比作玉石的滑动,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水声的清脆悦耳。

最后,“简书催俗驾,窗日两竿明”两句,由自然转入人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简书代表了官府的文书,催促着诗人离开宁静的自然环境,回归繁忙的世俗生活。然而,窗外的日光已经照到两竿高,暗示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是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留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某种无奈与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寄苏台知府蒋密学

清德临藩第二回,东南时望滞盐梅。

武林间岁移星座,温树多年直斗魁。

楚客江山供逸思,吴王风月属高才。

空传宴寝凝香句,文酒无因得仰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子美学士

皋桥羁旅有梁鸿,洛下嘤嘤信未通。

金谷轻为年少客,沧浪翻作主人翁。

山川胜气生吟次,风月高情寄饮中。

身外不须论得丧,傥来轩冕古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太守晏大夫

画角城头向晚悲,邓侯归旆已临歧。

西郊祖帐倾簪绂,南国离声动管丝。

千里去思歌邵父,三年遗爱泣吴儿。

甘棠寂寞江边路,正是清阴蔽芾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田舍

农家秋物成,腰镰刈新谷。

得食鸡豚肥,饱霜梨栗熟。

牧童唱田歌,孺子宰社肉。

野老醉亦讴,爱此羲皇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