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苏葵的《夜坐》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思绪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更漏沈沈夜不哗,坐来羁思绕天涯”,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夜晚氛围,更漏声沉寂,夜色无声,诗人独坐,思绪飘荡至遥远的天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牵挂。
颔联“八千有路通乡井,二万无钱付酒家”,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通往家乡的道路虽多,但实际却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诗人经济上的困窘,无法在旅途中借酒消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无奈与苦闷。
颈联“归梦被寒霜瓦重,醉吟毫润雨珠斜”,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寒霜覆盖的瓦片象征着诗人归家之梦的沉重与不易实现,而醉后的吟诵则是在雨中,以湿润的笔毫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现实的无奈。
尾联“十年萧索青毡老,自起挑灯看莫耶”,以十年为时间跨度,描述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岁月的流逝使得他更加年迈,但仍独自起床,挑灯夜读,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寄托。这里“莫耶”可能是指书籍或知识,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