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折桂寺

蹑磴扪萝上五峰,寺开峰下隐深松。

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

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折桂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蹑磴扪萝上五峰”,生动地展现了攀登的过程,通过“蹑”和“扪”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小心翼翼、手攀藤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寺开峰下隐深松”,则将寺庙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仿佛是山林间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处静谧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着,“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折桂寺周边环境的幽静与古老。小桥横跨山涧,行人稀少,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而“残刻空台藓密封”则通过“残刻”和“空台”表现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而“藓密封”则强调了自然的覆盖与生长,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这两句将视角拉高,从山寺俯瞰长江,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云中数亩足僧供”则描绘了僧侣们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修行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与自然的融合。

最后,“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表达了作者对于攀登艰难的不以为意,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折桂寺所在的山峰之高峻,以及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独特性,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折桂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宗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4)

赵参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桃源县

桃源不是武陵溪,白日黄河路不迷。

莫向河边问花事,绿杨深处只长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游齐云

笑挟西风登白鹤,寻真踏尽紫云端。

行看日月横天柱,坐对烟霞锁石坛。

展诰峰高人语细,沈香洞古水痕残。

醉来独立银河下,忽听箫声堕玉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守豫章入觐

十月霜高木叶飞,计臣将次理征衣。

官斋惟有琴书在,讼阁由来鸟鹊稀。

垂惯一帘忘吏去,载归片石较人肥。

不须父老遥携酒,月色千峰送客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夜郎生还途中感怀二十八韵

解褐二十年,茫然牛马走。

廪禄糜大官,涓埃曾效否。

吾侪际生平,诞慢日巳久。

腾议半违心,奉公多掣肘。

悠悠富贵人,草木同腐朽。

嗟余抱微忠,不敢负君友。

劳怨安足辞,七尺非所有。

驰驱不馀力,老大逐郊棷。

燕越齐秦间,差不愧升斗。

薄劣受三旌,士民亦有口。

嗟哉夜郎游,极目豺狼薮。

将略非所长,况复厄阳九。

羽书日旁午,物力穷小丑。

吁阍不见怜,下阱徒自吼。

经年受毒围,勉效墨翟守。

鼠雀亦巳空,惨遭屠脍手。

人肉以当粟,人血以当酒。

冤魂日夜号,白骨成陵阜。

阴风凄以恶,蛮云黑如黝。

环刃属妻孥,骨肉等尘垢。

昭兹神鉴垂,援师督戎部。

雪帐启城隅,贼骑逐河后。

开门相抱持,全疆答天后。

藉手卜归辕,知罪任功咎。

困鸟初适林,生鱼还脱笱。

有弟在鸰原,亲老倚闾牖。

旧业瞻东畴,承欢将辰酉。

摇摇车旆间,骋望遍衰柳。

馀此松柏姿,寒溪映清浏。

追念千古期,荣名何足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