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八)

前车捆经史,后车载美人。

彯缨短后衣,游说诸侯门。

咄咄江生才,辨舌今仪秦。

肯从在茧蚕,抽丝缚其身。

思君苦不见,仰见如磐云。

掩露北斗芒,刺面生嶙峋。

吾带有纯钩,可慑魑末魂。

佩之已十年,抚惜空逡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晚在京城门口怀念远方友人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前车捆经史,后车载美人”,开篇以古代士子出仕的场景起笔,前车装载着经典文献,后车则载着佳人,象征着文人追求功名与爱情的双重理想。然而,这样的生活并非诗人的选择,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彯缨短后衣,游说诸侯门”,以游说的方式寻求政治上的认可与实现个人抱负。

“咄咄江生才,辨舌今仪秦”,这里借用了江淹的才华和秦代辩士的口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讽刺。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有如江淹般的才华和秦代辩士的口才,也无法轻易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肯从在茧蚕,抽丝缚其身”,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不愿像被束缚在茧中的蚕一样,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渴望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思君苦不见,仰见如磐云”,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在夜晚的天空下,诗人仰望如同磐石般沉重的云层,仿佛在寻找友人的身影,却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孤独与思念。

“掩露北斗芒,刺面生嶙峋”,通过描写北斗星的光芒和嶙峋的山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北斗星虽明亮,却无法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山峰的嶙峋,则象征着诗人面对的艰难与挑战。

“吾带有纯钩,可慑魑末魂”,诗人自比为持有锐利武器的勇士,能够震慑邪恶的力量。这不仅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也是对正义与理想的坚持。

“佩之已十年,抚惜空逡巡”,十年来,诗人一直佩戴着象征着正义与力量的武器,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只能徒然地抚摸与惋惜,表达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与思念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坚韧精神。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九)

夫何春风中,而悲木叶飘。

环花陈玉觞,使我心难豪。

安仁长已矣,魂远歌空招。

胡尔方盛年,匿面甘蓬蒿。

城西故邸存,昔梦银屏箫。

我昨驱马过,雨暗多啼枭。

云散不再抟,事岂前所料?

以梦寻淮流,枕有千尺潮。

形式: 古风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十)

悬鼓招谏臣,求言帝如渴。

胡我馀庵翁,挂冠竟还越?

昔年蓟门秋,寒飙厉苍鹘。

邀我同看山,登楼拄青笏。

维时云四颓,君以寸眉揭。

腾我醉后心,去海共漰渤。

奈何志未伸,陈情乞骸骨。

遥知枕石眠,梦犹眷天阙。

形式: 古风

凤皇四章

凤皇和锵,不如仓庚。一鸣蚕熟,衣被四方。

四方之牧,惟天子股肱。非天子是承,民谁畏惩?

煜尔重光,玉烛其烂。一元之春,万物之旦。

湛湛者露,曷为乎霜?厉女以泽,女肃而皇皇。

形式: 四言诗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十一)

戴敝中书冠,不救一餐饿。

颇闻青蝇谗,转防黄雀贺。

急束床头书,掷与槽马驮。

蒙面渡芦沟,恐有留者过。

采药青原山,芒鞋踏应破。

归键香城庐,梦抱吉川卧。

天与清风名,未须感摧挫。

百尺栖鸾篁,路尘那能涴?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