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春雪

几日东风吹冻雪,麦苗乾死埋沙尘。

客床敧枕睡不稳,寒气偏寻老病身。

沈沈夜色涵窗白,却讶微云弄山月。

开门澹荡雪满空,拂面犹疑柳花湿。

二气交感天地通,千林玉立天无风。

蓬莱宫阙堕人世,三日不见车马踪。

??燮燮殊未已,此瑞应知同万里。

远客休歌蜀道难,农夫剩有丰年喜。

买牛便好事春耕,况复新来官长清。

田家衣食无美恶,不困追胥死亦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降下的大雪景象,以及诗人所感受到的生活情境。首句“几日东风吹冻雪,麦苗乾死埋沙尘”展现了冬去春来的严寒中,东风劲吹,积雪覆盖,麦苗因冻而枯萎的情景,流露出对农作物的担忧。接着,“客床敧枕睡不稳,寒气偏寻老病身”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身体不适,夜晚难以安眠的感受。

“沈沈夜色涵窗白,却讶微云弄山月”描绘了深夜的静谧,云层轻抚山月,与白天的严寒形成对比。诗人打开门,发现满空皆是白雪,“开门澹荡雪满空,拂面犹疑柳花湿”,形象地写出雪的细腻和清新,仿佛误以为是柳絮沾湿了面颊。

“二气交感天地通,千林玉立天无风”运用自然现象,象征阴阳交汇,万物复苏,雪后的树林如玉般洁净。接下来的“蓬莱宫阙堕人世,三日不见车马踪”则以仙境比喻雪后世界的宁静,连车马声都消失,显得格外寂静。

最后几句,“燮燮殊未已,此瑞应知同万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雪的赞美,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将惠及广大百姓。“远客休歌蜀道难,农夫剩有丰年喜”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劝告远方的游子不必再忧虑道路艰难,农民们将迎来喜悦的农耕季节。

整首诗以春雪为线索,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和谐、丰收的期盼。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九月海棠

烟抹霜林秋欲褪。吹破胭脂,犹觉西风嫩。

翠袖怯寒愁一寸,谁传庭院黄昏信。

明月羞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宫人鬓。

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醉太平.赐学士沈度

浓云散雨收,花苑内鸣鸠。

晓来喜见日光浮,暖融融永昼。

麦苗润泽怀清秀,榴花湿映红光溜。

田家歌舞尽歌讴,是处庆丰年醉酒。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鹧鸪天.赋绣鞋

花簇香钩浅浣尘,轻风微露石榴裙。

金莲自是悭三寸,难载盈盈一段春。

仙已去,事犹存,阳台何处更为云。

相思携手游春日,尚带年时草露痕。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送常伯昂

燕云郁嵯峨,形势拱北京。

土厚人劲毅,慷慨意气倾。

一有温恭儒,翘然擢奇英。

夙秉济物志,而无阿世情。

西江赞风纪,顷步怀廉平。

岭海涤氛翳,湖湘亦澄清。

寻登南廌院,爱此霜月明。

中台有徵书,共说选择精。

春残柳飞絮,送别金陵城。

子行勿迟迟,时事方营营。

平生报主心,不为利禄婴。

致远自今始,侧耳闻佳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