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恼侬曲》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爱情主题。
开篇“春风向东吹,春水向西流”,以自然界的景象起兴,暗喻情感的流向,春风象征着爱的温暖,春水则暗示着情感的流动。接着“美人之家天尽头,春云作帐流苏钩”,将美人的居所置于远方,春云化为帐幕,流苏作为装饰,营造出一种梦幻而遥远的氛围,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与向往。
“兔华欲老蛾眉愁”一句,以兔华(月亮)的衰老和蛾眉(女子的眉毛)的愁绪,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哀愁与无奈。“欲往诉之无方舟”,表达了想要表达情感却无从诉说的困境,形象地描绘了爱情中的隔阂与距离感。
接下来,“梦翩其来,非烟非黛”,以梦境的飘渺和不实,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美好情感难以触及的遗憾。“赠我蛱蝶簪,报以夫容带”,通过蝴蝶与发簪、丈夫面容与腰带的互赠,象征了爱情中相互依存、彼此慰藉的美好愿望。
“夫容带,结两头,蛱蝶飞飞何时休?”一句,以夫容带的结扣和蝴蝶的飞翔,表达了对长久相伴、永不分离的渴望。“垂罗袖,抚玉琴”,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等待与期盼中的柔情与期待。
“欢亦知妾意,妾亦知欢心”,直接表达了双方情感的共鸣与理解,强调了爱情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勿愿作连理枝、交颈禽,但愿生生世世常相见”,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希望能够跨越生死,永远相守。
最后,“敢以菅蒯微,弃与道旁贱”,以菅蒯(草绳)的微小与被抛弃的形象,反衬出爱情中珍贵与脆弱的一面,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珍视爱情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爱情中的美好、哀愁、渴望与无奈,以及对永恒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