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榆关(古代边关)和玉塞(可能指边塞要塞)在和平时期宁静无战事的景象,暗示了嘉定年间的繁荣稳定。诗人提到嘉定已是第四个春天,象征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边境交往频繁,两国使者往来不绝,展现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天下各地人民共享太平盛世。
宴会中,翠鼍(一种绿色的龟类,此处可能象征吉祥)鼓声悠扬,为嘉宾带来欢乐,而白兽樽(可能是珍贵的酒器)则用来款待忠谏之臣,体现了君主对贤良的尊重。诗人期待这样的盛世能够长久延续,每年的朝贡仪式在紫宸殿(皇宫)举行,显示出国家威仪与和睦的国际关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寓含深意,既赞美了当时的和平景象,也寄寓了对国家永续昌盛的期盼,展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