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二首(其二)

八万四千非一一,七金山内海滔滔。

妙高峰顶平如掌,谁把长竿钓巨鳌。

形式: 偈颂 押[豪]韵

翻译

八万四千并非单一的数量,而是极言其多
在七金山中,海浪翻滚不息

注释

八万四千:形容数量极多。
非一一:并非只有一一对应。
七金山:可能是虚构的山名,象征着神秘或壮丽的景象。
海滔滔:形容海浪汹涌。
妙高峰:极高的山峰。
如掌:像手掌一样平坦。
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长竿:长长的钓鱼竿。
巨鳌:巨大的海龟或传说中的海中巨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清所作的《颂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面。"八万四千非一一"可能暗示着宇宙的广大无垠,不是单一可数的。接下来的"七金山内海滔滔"则描绘了一个深邃的海底世界,海浪翻滚,如同金山在其中涌动。

"妙高峰顶平如掌"描绘了山峰之巅的奇特景象,将峰顶比作手掌般平坦,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的"谁把长竿钓巨鳌"更是富有想象力,以巨鳌象征大海的霸主,有人竟然手持长竿试图钓起它,形象地表现出人的渺小与自然力量的宏大。

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思。诗人在简洁的诗句中,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收录诗词(10)

释善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二首(其一)

铜砂锣里油清净,照见尘中旧主人。

寄语禅人猛参取,莫教孤负此生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五首(其二)

掩息茅堂过六冬,心忘境寂万缘空。

不知幻业从何起,依旧令教振祖风。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五首(其一)

不出三门九十日,大都只要此心休。

此心休了全无事,天下名山任意游。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五首(其五)

云从龙,风从虎,冬至寒食一百五。

自古相传直至今,南泉不打盐官鼓。

参玄人,休莽卤,甜者甜兮苦者苦。

直截毗卢向上关,莫教错却来时路。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