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夜月

中秋垂一宿,延颈望金波。

素魄虽微缺,清光已觉多。

圆来殊俯近,观者尚蹉跎。

明夕当如鉴,光华更几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对月亮的深情凝视与细腻感受。首句“中秋垂一宿”,点明了时间背景,中秋之夜,诗人独宿,内心充满期待。接着“延颈望金波”,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仰望那轮满月的情景,金波二字形象地展现了月光洒在大地上的景象。

“素魄虽微缺,清光已觉多”两句,诗人以月亮的微缺来反衬其清光的明亮,表达了月亮虽有瑕疵,但其光辉却更加引人注目。这种对比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在缺陷中也能发现美好。

“圆来殊俯近,观者尚蹉跎”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月亮的观察与思考。诗人感叹月亮虽圆,但距离观者并不近,而那些错过欣赏美景的人,或许正是在犹豫与等待中错过了美好的瞬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犹豫与拖延成为遗憾。

最后,“明夕当如鉴,光华更几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希望明晚的月亮依然如镜般明亮,但又深知时光易逝,美好的事物总是有限的。这两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敬畏,让人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之夜月亮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时间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十五夜

八月得中节,今宵秋又中。

由来金气王,向尽月华充。

玩与多方共,清非别夜同。

明皇如未死,依旧惑蟾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十六夜

明月上天稽,中秋已过期。

十分初减处,万目共怜时。

不见昨宵盛,安知今夜衰。

清光比他夕,犹胜满如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咏萤

诗作东山事已赊,宵行今复动谁嗟。

秋高党类纵横出,月黑光芒斗顿加。

风触群飞迸星火,水澄乱影漾金沙。

区区曾有分辉客,晋室寒儒本姓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咏水

泽物施工讵可名,涓涓以及大川成。

更逢卑处须流惠,有不平时即发声。

倾侧祇将盈上准,毫釐宁向外边明。

宣尼所取尤深远,盖取原充昼夜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