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四)赵叔问被召赴行在

登车大梁下,扫迹金川湄。

佳人倚脩竹,铅华为谁施。

滔滔大块间,一一穷途悲。

今晨尺一书,趣驾当及时。

磐石久不固,慇勤济时危。

豺狼尚纵横,蔓草恐复滋。

当宁正尝胆,诸公力猷为。

老子意不浅,长哦江汉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和柳子厚诗十七首》中的第四首,名为《赵叔问被召赴行在》。诗中描绘了主人公赵叔问即将被召赴皇帝所在之地的情景,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深情。

首句“登车大梁下,扫迹金川湄”描绘了赵叔问准备启程的场景,车马停驻在大梁之下,金川之湄,暗示着即将踏上一段重要的旅程。接着,“佳人倚脩竹,铅华为谁施”两句,通过佳人倚靠修竹、铅华未施的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

“滔滔大块间,一一穷途悲”则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间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悲伤情绪。“今晨尺一书,趣驾当及时”表明赵叔问接到了紧急召唤,需要迅速启程,体现了时局的紧迫性。

“磐石久不固,慇勤济时危”两句,以磐石比喻国家的稳固,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同时也强调了在危难时刻,人们应尽心尽力救助。“豺狼尚纵横,蔓草恐复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预示着潜在的危机。

“当宁正尝胆,诸公力猷为”提到皇帝正在励精图治,诸位大臣也在努力应对时局,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与信心。“老子意不浅,长哦江汉诗”最后两句,诗人以“老子”自比,表示自己虽年老但心志不减,将继续吟诵江汉之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时代责任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五)示从父弟伟

汝年近知非,我老过艾服。

向来万金书,一纸百过读。

安知复一处,林壑时追逐。

茅茨稍经营,粳稌今已熟。

壶觞悦情语,步屧三径竹。

安能舍冰墟,虮虱吊汤沐。

相期戢良规,不辱在知足。

形式: 古风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六)早凉过西坞

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

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

石磴萦巃嵷,幽泉高下鸣。

蒲团荫嘉树,兀坐已忘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七)卜筑西坞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

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

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

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

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

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

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

谁言一丘壑,傥与汗漫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八)写怀因简赵叔问

胡尘暗中原,世路日以艰。

脱身九死中,自笑老且顽。

才志本不竞,拂衣谢尘寰。

相从莫逆人,云萝共跻攀。

固知千里驹,未免山复山。

我已卜西谷,背崖结三间。

岂无风篁岭,亦有明月湾。

平生真远游,旧观忽以还。

儿童钓遨处,陈迹犹班班。

叠嶂蔼空翠,暗泉响馀潺。

采芝嵁岩下,长谣想商颜。

逋客不复驾,居然掩云关。

从来悟泡影,岂但忘触蛮。

所幸戎马际,馀生得长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