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道传饷笋

东家鼎烹矜大嚼,西家呼卢赛乳酪。

肉食那知儒素风,似君臭味将无同。

知我山斋少白粲,随时易办松花饭。

佐食投箸毋乃馋,筠笼新掘来幽岩。

封题遥寄四五尾,歆然解剥出肌理。

和以芹根及薤芽,醯盐澹著香无涯。

黄齑脱粟绝滓腻,得此加餐检残笥。

手把南华读一过,诗思陡涌如春波。

题箑酬君君莫笑,胸中成竹谐清调。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家正在享用丰盛的菜肴,大快朵颐,西家则在玩骰子赌博,就像喝乳酪一样
那些只吃肉的人哪懂得文雅之风,像你这样的味道恐怕独一无二
知道我在山中小屋缺少白米饭,随时可以准备松花米粥
你来助餐,放下筷子的样子似乎太馋了,新挖的竹篮里装着刚从深山来的食材
我将四五条鱼封好,远远寄给你,你欣喜地剥开,鱼肉纹理清晰可见
配上芹菜根和薤菜,调料淡雅,香气四溢
粗糙的黄豆饭没有油腻,有了这些,就更添美味,仿佛在清理旧物时找到的珍宝
拿着《庄子》阅读,诗兴大发,如春天的江水
我在扇面上题诗回应你,你不要笑话,我的诗篇与你的清雅格调相得益彰

注释

鼎烹:烹煮的盛宴。
矜:夸耀,炫耀。
呼卢:古代的一种博戏。
乳酪:比喻轻松愉快的游戏。
儒素风:文雅的风度。
臭味:比喻味道或风格。
山斋:山中的书斋。
白粲:白米饭。
松花饭:用松花制成的饭。
馋:形容渴望食物。
筠笼:竹篮。
封题:封装并题字。
肌理:指鱼肉的纹理。
黄齑:腌制的青菜。
脱粟:糙米。
题箑:在扇子上题诗。
胸中成竹:心中已有成竹,形容构思成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奢侈与美味,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把东家西家的盛宴描述得淋漓尽致。开篇即以“鼎烹矜大嚼”、“呼卢赛乳酪”两句,将富贵之家的大快朵颐展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了宴席上的奢侈和豪华。

接着,“肉食那知儒素风”一句,则是作者自谑,表面上看似讽刺自己不懂儒雅之风,但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清高脱俗。紧接着,“似君臭味将无同”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宴席美食的欣赏和独特性的赞美。

“知我山斋少白粲,随时易办松花饭。”这两句诗,则是作者自况,表示自己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山中,但仍能以简单之物——松花,轻松准备一餐,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佐食投箸毋乃馋,筠笼新掘来幽岩。”这两句继续描绘宴席的情景,通过细节如投箸(古代盛放食品的器具)与筠笼(竹制的容器),突出了宴席上的丰富和精致。

“封题遥寄四五尾,歆然解剥出肌理。”这里的“封题”指的是诗中所述内容,而“遥寄四五尾”则可能是对某种美食的比喻或暗示。后半句中的“歆然解剥出肌理”,则是在形容食物的鲜美和细腻。

“和以芹根及薤芽,醯盐澹著香无涯。”这两句诗通过对蔬菜(芹根)与豆制品(薤芽)的描写,以及调味品(醯盐)带来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宴席上的美食享受。

“黄齑脱粟绝滓腻,得此加餐检残笥。”这里的黄齑指的是精制的米饭,脱粟则是去壳后的米。绝滓腻意在形容食物的细腻和纯净,而“得此加餐”则是在表达获得这些美味之后再次用餐的愉悦。

最后,“手把南华读一过,诗思陡涌如春波。”这里的南华可能指的是道家的经典《庄子》,作者在阅读这部作品后,灵感泉涌,如同春天的波浪一般。

“题箑酬君君莫笑,胸中成竹谐清调。”诗的最后两句,是对友人的赠答,表达了自己胸有成竹,即便是即兴之作,也能和谐出清新脱俗的声音,不必为此轻视。

整首诗通过对宴席美食的细腻描写,以及作者个人生活态度与文学创作状态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在山中寓所享受自然、品味生活并充满诗意的瞬间。

收录诗词(104)

方凤(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字:韶卿(韶父)
  • 号:岩南
  • 籍贯:宋元间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40—1321

相关古诗词

题光风霁月楼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彷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蠙珠捲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形式: 古风

题郑氏义门

人爱渭水清,毕竟河流浑。

不知黄虞世,何处觅旌门。

旌门纵百世,岂能外彝伦。

祇因风气漓,遂表为义民。

麟溪有寒泉,西流类拖绅。

泉声遍塞耳,乱却牝鸡晨。

夜帐泼烟黑,秋缸吐火红。

六世孝友家,元属书声中。

烂银铺作榜,绰楔何崔崔。

户神似相语,莫遣阿奴来。

人心一遭蛊,五官皆作魔。

不赓斯干诗,却听燃萁歌。

兄弟本一气,为利分汝尔。

借问嗜利人,千载得不死。

鸱鸮巢满林,何地不感恻。

若非慈乌啼,血泪收不得。

我身亲乃有,况此身外物。

世人果何思,肝胆每相贼。

当年朱两轓,回首血在颐。

争如义门鬼,千载不馁而。

何人非杨椿,如椿能几人。

祇缘本心死,所以有缁磷。

大树大十围,枝叶日敷蕃。

愿培百尺土,庇此千岁根。

形式: 古风

题春寿堂

人皆构堂思奉身,吴氏构堂独养亲。

人皆种花图炫眸,吴氏树萱可忘忧。

慈亲鹤发寿且康,昆弟列罗如雁行。

旦暮升堂直滫瀡,娱亲嬉舞斑衣裳。

子能顺亲亲颜悦,和气盈盈蔼堂室。

春风荆树发条枝,夜雨芝兰秀芽茁。

由来孝道通神明,吴氏家世应昌荣。

他年移孝事君主,定使芳名书信史。

形式: 古风

赠张叔元镇帅

越东佳气郁巃嵷,捉鼻馨名久识公。

结发蚤看翔艺苑,濡毫频见属诗筒。

弃书忽学万人敌,秉钺尤誇一世雄。

拔距三千堪敌忾,歌钟二八陋和戎。

长驱誓捣燕幽北,大纛旋移浦汭东。

重巩河山襄帝力,时垂竹帛励臣忠。

东南半壁腾王气,杞梓全材恃将功。

鹅鸭几惊消玉垒,熊罴屡奋壮金墉。

玺书褒锡恩原厚,节钺招绥德愈隆。

群策更能延俊彦,众讴先已遍旄童。

深仁共颂绵瓜瓞,伟绩还期勒华嵩。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