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淋雨兼旬万户穷,杜陵无屋破秋风。
曝书未了苔生箧,忍亵君家贯月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的场景,诗人翁同龢通过淋雨的苦况,展现了杜陵地区人们生活的艰难,连蔽体之屋都无法抵挡秋风的侵袭。他提及书籍被遗忘在生满青苔的箱子里,暗示了生活的困顿和对知识文化的珍视。最后一句“忍亵君家贯月虹”,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赠送的苏斋(可能指书房或珍贵书画)的敬重,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愿随意亵渎这份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整体上,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文化典籍的尊崇之情。
不详
鹓行人杰未全无,文学居然胜大夫。
互市忽来回纥马,割城谁献督亢图。
海程行过复江城,无限苍凉北望情。
传语蛟龙莫作剧,老夫惯听怒涛声。
被发行吟楚大夫,不堪羸病恕狂奴。
箧中图画都捐尽,卖到长江万里图。
持筹无术愧庸臣,祇恤民艰不恤身。
赤手能增无量数,桑羊孔仅尔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