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其一)

中原杀气随胡马,南粤楼船作帝宫。

十万貔貅同捧日,一朝风雨尽从龙。

沧波渺渺英魂在,禾黍离离故国空。

千载神游知不远,翠华摇落海门东。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厓山吊古》(其一)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与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句“中原杀气随胡马”,开篇即以强烈的画面感展现了一幅战争的惨烈景象,中原大地被北方入侵者的战马践踏,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气息。接着,“南粤楼船作帝宫”一句,笔锋一转,描绘了南方的壮丽景象,南粤之地的楼船成为了帝王的宫殿,暗示着南方的繁荣与权力的转移。

“十万貔貅同捧日,一朝风雨尽从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士兵比作“貔貅”,象征着军队的强大与忠诚;“捧日”则寓意着对天子的拥戴与效忠。然而,“一朝风雨尽从龙”中的“风雨”暗喻了政权更迭的动荡与变化,即使是强大的军队也难以抵挡历史的洪流,最终“尽从龙”,意味着权力的转移与臣服。

“沧波渺渺英魂在,禾黍离离故国空”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寄托了对英雄精神的怀念与对故国的哀思。“英魂在”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追忆,“故国空”则反映了对国家衰败与变迁的感慨。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最后,“千载神游知不远,翠华摇落海门东”两句,诗人想象自己穿越千年,与古代英雄共游,表达了对历史的无限遐想与对英雄精神的向往。同时,“翠华摇落”象征着权力的消逝与历史的变迁,“海门东”则指向了遥远的未来,暗示着历史的循环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0)

许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山吊古(其二)

天涯舟楫泣途穷,惨澹山河王气终。

吴苑春归陵树尽,苍梧云散鼎湖空。

魂来海上千峰雨,恨满山阳一笛风。

回首中原何处是,依稀犹记五更钟。

形式: 七言律诗

厓山吊古(其三)

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

玉玺久归沧海去,铜驼空见碧苔封。

已无抔土藏遗剑,犹有馀民泣堕弓。

一曲雍门歌不尽,满山松柏起悲风。

形式: 七言律诗

厓门奇石歌

七星之水天上来,雪浪暗捲银山开。

紫雾黄云蒸蜃气,天边七十二楼台。

阳侯拜月东风起,潮头千丈苍茫里。

电制雷轰下九天,长鲸却走蛟龙避。

奇石亭亭戴巨鳌,海门独立障洪涛。

川灵河伯不敢动,气势直与衡山高。

海不扬波陵谷改,几见桑田换沧海。

雨锁风昏看更奇,烟销日出依然在。

两岸萧萧芦荻秋,寻常来往只沙鸥。

蒲帆掩映云中转,桂楫夷犹天际浮。

山川奇特乃如此,何况古来忠义士。

世上风波十二时,独立狂澜终不倚。

君不见,洛阳贾生天下希,汉庭恸哭伤明时。

长沙谪去人皆惜,前席归来主独知。

又不见,浙东王公天下力,手批龙鳞搏虎翼。

昔年折槛识丹心,他日擎天看柱石。

形式: 古风

厓山怀古

玉辇宸游不复归,荒山空葬旧龙衣。

暝烟时带旌旗色,王气犹馀草木辉。

厓海精灵终不散,吴门宫阙已全非。

中原今遇清平日,万里燕云是帝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