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新居来丈量。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墙垣厚实是坚城。宗庙也已修筑好,富丽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赐申伯,四马驾车真健劲,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遣:赠送。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乘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图:图谋,谋虑。介:亦作“玠”,大。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近(按说文从辵从丌,今从斤,误。读音jì):语助词,相当于“哉”。保:保有。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人民皆欢喜,国有栋粱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重。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注释

崧:又作“嵩”,山高而大。
维:是。
岳:特别高大的山。
毛传:“岳,四岳也。
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
”骏:大。
极:至。
维:发语词。
甫:国名,此指甫侯。
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申:国名,此指申伯。
其封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翰:“干”之假借,筑墙时树立两旁以障土之木柱。
于:犹“为”。
蕃:即“藩”,藩篱,屏障。
宣:“垣”之假借。
亹亹:勤勉貌。
缵:“践”之借,任用。
前一“于”字:为,建。
谢: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南。
式:法。
召伯:召虎,亦称召穆公,周宣王大臣。
定:确定。
登:升。
执:守持。
功:事业。
因:依靠。
庸:通“墉”,城墙。
彻:治理。
此指划定地界。
傅御:诸侯之臣,治事之官,为家臣之长。
私人:傅御之家臣。
俶(厚貌,一说建造。
寝庙:周代宗庙的建筑有庙和寝两部分,合称寝庙。
藐藐:美貌。
锡:同“赐”。
牡:公马。
蹻蹻:强壮勇武貌。
钩膺:即“樊缨”,马颈腹上的带饰。
濯濯:光泽鲜明貌。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
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
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
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
遣:赠送。
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
路,同“辂”。
乘马:四匹马。
四马一车为一乘。
图:图谋,谋虑。
介:亦作“玠”,大。
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
近(按说文从辵从丌,今从斤,误。
读音jì):语助词,相当于“哉”。
保:保有。
信:真。
迈:行。
饯:备酒食送行。
郿:古地名,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岸。
当时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东南,申伯封国之谢又在郿之东南,故宣王为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饯行。
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
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畴”,储备。
粻:米粮。
遄:加速。
番番:勇武貌。
徒:徒行之士兵。
御:御车之士兵。
啴啴:众盛貌。
戎:汝,你。
或训“大”。
不:通“丕”,太。
显:显赫。
元舅:长舅。
宪:法式,模范。
柔惠:温顺恭谨。
揉:即“柔”,安。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
诵:同“颂”,颂赞之诗。
其:是,此。
孔硕:指篇幅很长。
孔,很;硕,大。
风:曲调。
肆好:极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对功臣的封赏和赞誉,以及臣子们对国土的开发与守护。语言古朴,意境辽阔,体现了早期文学作品中崇高的礼仪文化和浓厚的情感寄托。

诗中的“崧高维岳”开篇就展现出壮丽的山川之势,随后的“申伯”一词,则引出了全诗的主角——申伯及其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申伯不仅是王命所授之人,更是王权拓展边疆、巩固国基的重要力量。在这过程中,申伯被赐土田,建城邑,受封赏,其功绩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

诗中的“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等句,则表明了申伯及其家族对于国家边疆稳固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在南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和“王锡申伯,四牡蹻蹻”等句,更是强调了中央对申伯地位的确认与肯定。

诗歌中还穿插着对申伯及其家族德行的颂扬,如“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之德,柔惠且直”,这些都表达了古人对于忠诚、宽厚和正直品质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观念,那就是帝王与臣子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创造和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大业。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学上的颂歌,通过高度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无限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形式: 四言诗

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脩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形式: 四言诗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形式: 四言诗

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