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简彦衡彦宾昆仲兄客陆庄弟客镇右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亮在陆浑庄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首句“陆浑庄畔多芳树”,开篇即以繁花似锦的景象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接着,“旧识德成岩下路”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情感的深厚,仿佛这里是他心灵的归宿。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诗人将自己读书的书堂置于大溪之畔,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诗人认为,读书并不一定要在山水之间,内心的宁静与兴趣才是真正的源泉。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生活中忙碌与空闲的反思。他似乎在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作为客人的生活状态,即使衣物未脏也愿意清洗,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夜晚湖上的月光,伴随着他的往返,增添了生活的诗意。

最后,“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诗人回忆起古代文人谢惠连深居简出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那种远离尘嚣、专注于学问与艺术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的某种不满或期待改变。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诗人观察到岸边蒲草的生长,预示着时间的流逝,而“五日归心岂肯迟”则表达了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诗人计划在东林寺的松下石上与友人畅谈,预示着未来的相聚与交流,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5)

陈亮(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孔逸从军北上

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

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

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

从军莫问所从谁,抱艺怀才无不宜。

筹边亦自有奇策,专事弓刀徒尔为。

此行壮气何激烈,酌酒送君那忍别。

万里封侯非所难,玉关功成须早还。

形式: 古风

赋得万石冈为宗献刘君作

苍山西行争骏奔,众峰独有筹峰尊。

连冈坡陀走平陆,参错万石如云屯。

我疑秦人鞭石走,来与人间作岗阜。

又疑仙子遗羊群,有形犹似猛兽蹲。

乃知元气自凝结,异状奇姿纷突兀。

秋风不扫白云根,晓雾长迷玄豹穴。

曾闻山下有高坟,彭城馀泽多子孙。

声名能与崇冈并,他日当为万石君。

形式: 古风

代赋野堂诗

白沙深浅映丛篁,中有幽人卜草堂。

绕屋晴波浮鸭绿,近堤新柳拂金黄。

芳洲水满凫鸥集,曲岸风来杜若香。

小艇繫篱閒不钓,青山当户澹相忘。

幽居岂必岩栖远,涉世何如书味长。

庞德只将安遗子,冯唐不觉老为郎。

床头古帖从人借,缸面新醪约客尝。

谁道沽名高世俗,悬知得趣在林塘。

胜游屡接湖山赏,晚学难追翰墨场。

时得抱琴弹夜月,濯缨遗曲和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

自有当年约,宜开此日襟。

相逢秋叶尽,共话夜灯深。

疏拙缘多难,迟回负寸心。

怀君吟啸地,图史满东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