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歌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

轻绡文綵不可识,夜夜澄波连月色。

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

始知万族无不有,百尺深泉架户牖。

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

形式: 古风

翻译

鲛人在水底深处居住,随着游鱼侧身游动。
它们编织的轻薄绸缎难以辨认,每晚清澈的波光映照着月色。
有时会来到陆地上的城市,海岛高远广阔无边无际。
它们含泪报恩,请不要拒绝,期待着每年的重逢约定。
这才明白万物皆有,即使在百尺深泉也有门窗。
飞鸟消失在空旷的山岭,再无人能望见它们,遥望云海直到白头。

注释

鲛人:神话中的水生生物,传说能织出美丽的绸缎。
潜织:在水中默默编织。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类。
轻绡:形容极轻薄的丝织品。
文綵:花纹斑斓的绸缎。
澄波:清澈的水面。
城市:陆地上的居民区。
青冥:天空,这里指海岛的高处。
泣珠:比喻鲛人的泪水像珍珠。
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万族:万物种类。
户牖:门窗。
鸟没:鸟儿消失。
云涛:翻滚的云海。
白首:头发变白,形容时间长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海底生活的诗作,通过对鲛人的想象来表达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形象,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开篇“鲛人潜织水底居”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其中鲛人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水下生活。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态。

“侧身上下随游鱼”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自然和谐,鲛人与鱼群同游,形影相依,展示了一种超越常规的人与自然关系。

“轻绡文綵不可识”一句,通过对织物纹理的描述,强化了海底世界的神秘感。这种织物既精致又难以辨认,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和描绘。

夜晚的场景“夜夜澄波连月色”则别有一番境界,海水清澈,月光洒满,每个夜晚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这种静谧与和平,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接下来的“有时寄宿来城市”表明鲛人并非完全脱离人类社会,而是有选择性地与之交互。海岛青冥无极已,则描绘了一片广阔的海洋空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无边界世界的向往。

“泣珠报恩君莫辞”一句,通过鲛人的泪珠来表达对恩惠的回报,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天地、自然或是人类社会,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激与敬畏之情。

紧接着,“今年相见明年期”则透露出一种期待和承诺,尽管鲛人生活在水下,但对于未来的人类世界仍然抱有希望和愿景。

“始知万族无不有,百尺深泉架户牖”则是一种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各种生物存在方式的认知,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和宇宙万象的一种敬畏之情。

最后,“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则是诗人的感慨与自喻。这里的“鸟没空山”可能指的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而“我”对这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的凝视,则是一种对于生命和宇宙深刻体验的表达。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海底世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与生命多样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题合欢

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

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

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神力师院

大师神杰貌,五岳森禅房。

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

随病拔诸苦,致身如法王。

阶庭药草遍,饭食天花香。

树色向高阁,昼阴横半墙。

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僧房双桐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

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

沐浴著赐衣,西来马行迟。

能令相府重,且有函关期。

僶俛从寸禄,旧游梁宋时。

皤皤邑中叟,相候鬓如丝。

官舍柳林静,河梁杏叶滋。

摘芳云景晏,把手秋蝉悲。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吾观主人意,不久召京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