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丰岁观农穫,先畴路不遐。
子多宜晚谷,生柪就新麻。
荞麦方成龊,蔓菁未入桠。
乡民愚自诧,太守是吾家。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之年,诗人观察农民耕作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与自足。首句“丰岁观农穫”,开篇即点明主题,丰收的年景下,诗人亲自到农田中观看农民的收获。接着,“先畴路不遐”一句,描述了农田遍布,道路不远,暗示了土地的广袤和农业的繁荣。
“子多宜晚谷,生柪就新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田的作物种类丰富,既有适合晚季种植的谷物,也有新长出的麻类作物,体现了农民对不同作物的合理安排和利用。
“荞麦方成龊,蔓菁未入桠。”这里通过荞麦和蔓菁这两种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展现了农田的多样性和季节的变化。荞麦正在成长,而蔓菁则还未成熟,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规律。
最后,“乡民愚自诧,太守是吾家。”这两句表达了乡民对于太守(即诗人)的到来感到惊讶和自豪,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的自我满足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风貌,以及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不详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洛中平日是吾家,时节芳菲正可誇。
权去独思来卫幕,春归谁约醉桃花。
晴飞县舄瞻仙翼,暖撷新兰荐洁牙。
更想缑笙闻夜月,翩然高意薄青霞。
延塞何须辍钜公,西师今复久櫜弓。
三台班秩名虽重,四海生灵泽未丰。
莫泥兵韬求策胜,更充贤业俟时通。
归来谈笑岩廊上,致主唐虞始是功。
猛收宵雨发秋光,甲子朝来甚不伤。
天意欲教成九谷,人心兼遂乐重阳。
山开霁碧迎轩秀,菊染新黄助酒香。
气与民和自无沴,岂须从俗佩萸囊。
坏圃萧疏有废台,登高留客此徘徊。
几年埋没荒榛满,今日崔巍宴席开。
一境山川俱入眼,重阳风物尽宜杯。
坐中不劝犹当醉,菊蕊浮香似拨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