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才八首(其一)

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

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

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手持竹杖的人们络绎不绝,谁能有远大的抱负和计划。
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粮,度过漫长的夏天直到清凉的秋季。
在讨论中轻视浅薄的意见,保持内心的清净,双眸明亮。
儒家圣人的学问深奥精微,艺术修养无需四处游历求学。

注释

杖策:手持竹杖。
纷纷:络绎不绝。
志大猷:远大的抱负和计划。
觕衣:粗布衣服。
粝饭:粗粮。
长夏:漫长的夏天。
清秋:清凉的秋季。
辩论:讨论。
轻三耳:轻视浅薄的意见。
斋明:内心清净。
两眸:双眸。
圣门:儒家圣人的学问。
要妙:深奥精微。
文艺:艺术修养。
游:游历求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胡寅写给洪秀才的八首诗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洪秀才的赞扬和对其学术追求的肯定。诗中“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描绘了洪秀才勤奋好学的形象,暗示他虽身处纷繁世事,但心怀远大的理想和策略。接下来,“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赞美洪秀才甘于简朴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无论酷暑还是凉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进一步称赞洪秀才的智慧和洞察力,他的言辞犀利,目光如炬,能深入思考问题。最后两句“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点明了主题,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探寻圣人的深奥智慧,而非在外游荡。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赞扬了洪秀才的品格和学术精神。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赵生二首(其二)

冠月裾云佩绿霞,百年将此送生涯。

愁心别后无诗草,病眼灯前有醉花。

落笔擅场聊写意,背山临水遂成家。

也须南亩多栽秫,休似东陵只种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赵生二首(其一)

遍游南北与西东,欲访人间国士风。

处世甚疏皆笑我,宅心无累独奇公。

诗才自愧非三上,酒圣相从又一中。

芍药待开应且住,莫令清赏转头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赵荣州

兵戎暌隔几春秋,又向南州话北州。

一饭识君尘外趣,三川回首梦中游。

可堪丽藻相华宠,自断沉疴合罢休。

安得卜邻如二老,杖藜来往亦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郡将劝农

仁政惟敦本,躬行岂好夸。

舞停衫飏雪,盘藉绮如霞。

童马争骑竹,村厖息吠花。

向来观馌地,和气满家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