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倏忽早知地哑,灵均枉恨天聋。窍难开凿问难通。

偏又会将人弄。占谶告余以臆,岂惟大块梦梦。

人间亦有物相同。释策谢之曰懂。

形式:

鉴赏

这首《西江月》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倏忽早知地哑,灵均枉恨天聋。" 开篇即以“地哑”与“天聋”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世间种种不公与无奈,暗示了对命运的无力感。"灵均"是屈原的别称,此处借指那些因才华横溢而遭遇不公的人们,他们或许会因无法被理解或接纳而感到痛苦与困惑。然而,诗人并不赞同这种消极情绪,他指出“灵均枉恨天聋”,意在提醒人们不应沉溺于对命运的抱怨之中,而应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理解。

"窍难开凿问难通。偏又会将人弄。"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的思考。"窍难开凿问难通"表达了对复杂世界中真理难以触及的感慨,而"偏又会将人弄"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暗示了人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的无助与挣扎。

"占谶告余以臆,岂惟大块梦梦。" "占谶"指的是通过占卜等方式预测未来,"臆"则是主观臆断之意。这两句表达了对命运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认识,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类自身认知局限性的反思。"岂惟大块梦梦"借用自然界的形象,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神秘与不可完全理解性,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人间亦有物相同。释策谢之曰懂。" 最后两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人间亦有物相同"意味着尽管每个人的经历与境遇各不相同,但人类在面对生命、命运与自我认知的探索上有着共通之处。"释策谢之曰懂"则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理解与接受这一切的答案,通过放下执念(释策)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理解(曰懂)。

整体而言,这首《西江月》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探讨了人生中的诸多哲学问题,如命运、真理、自我认知与心灵的平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79)

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有酒莫辞频醉,白驹过隙匆匆。少年转瞬便成翁。

真个浮生若梦。开口笑时能几,劳吾形者无穷。

盗丘膻舜可怜虫。不值达人一哄。

形式:

满江红.生日感赋

醉梦浮生,又过了、春秋廿六。

从此去、茫茫来日,后期难足。

晦朔易随朝菌改,羲和苦把征鞭促。

只由他、年去更年来,相追逐。梦化蝶,醒忘鹿。

野获麟,隅止鵩。算何真非幻,何荣非辱。

呼我任名牛与马,共谁争食鸡和鹜。

觉当时、阮籍太猖狂,穷途矣。

形式:

满江红

黄菊花开,秋容淡、还添红叶。

欢会少、故人难见,金罍易竭。

莫使尊前人负酒,怕看镜里头成雪。

更停杯、不饮待如何,空愁绝。今生事,凭谁说。

今生愿,无事歇。叹未甘速老,岂应偷活。

碧化渐生身后感,错成料费人间铁。

拚一襟、幽恨自凄凉,高歌阕。

形式:

罗敷媚.题钝剑听秋图

秋心夜上梧桐月,冷露凄然。虫语联绵。

搁破西窗一枕眠。词人老去心情懒,孤雁遥天。

落叶哀蝉。一例悲秋只自怜。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