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十二首(其六十二)

彼此且无相负累,行人无不失钩锥。

虽然不瞎众生眼,也好拳头劈口槌。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来阐述深刻的哲理。"彼此且无相负累",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互不牵绊的理想状态。"行人无不失钩锥",可能暗喻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落,如同行走中不慎丢失工具一样。"虽然不瞎众生眼",则强调了即使在困难和挫折中,也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被外界的阴霾所蒙蔽。最后的"也好拳头劈口槌",或许是在鼓励人们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和力量去解决问题,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应对之道,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光明的重要性,体现了禅宗文化中对生活智慧的独特洞察。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亲切亲切,省要省要。

眼目定动,料料掉掉。为报先生,莫打之绕。

形式: 偈颂 押[啸]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

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

挥戈佛日不西流,照彻人间洞九幽。

从此安居无一事,休将玄妙挂心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四)

昨朝六月二十六,无角铁牛生四足。

哮吼一声人未知,撼动天关并地轴。

只履又西归,唱罢胡家曲。

可怜末后太分明,无限清声遍溪谷。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