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国步多艰,民心靡定,诚吾隐忧。

叹浙民转徙,怨寒嗟暑,荆襄死守,阅岁经秋。

虏未易支,人将相食,识者深为社稷羞。

当今亟,出陈大谏,箸借留侯。□□迂阔为谋。

天下士如何可籍收。

况君能尧舜,臣皆稷契,世逢汤武,业比伊周。

政不必新,贯仍宜旧,莫与秀才做尽休。

吾元老,广四门贤路,一柱中流。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尤]韵

翻译

国家步履艰难,民心不安,这是我深深的忧虑。
感叹浙江百姓迁移不定,寒冬酷暑中抱怨,荆襄地区的人们坚守抵抗,历经数年秋季。
敌人尚未轻易击败,人们可能面临自相残杀的局面,有见识的人对此深感国家羞耻。
当前形势紧迫,急需有人提出重大建议,就像留侯张良那样。然而有些人计划过于迂阔。
天下的士人如何才能被集结和利用?
更何况你有如尧舜那样的德行,臣子如同稷契般贤能,恰逢治世如商汤、周武王时期,事业可比肩伊尹、周公。
政策不必追求全新,传统也应该延续,不要让秀才们做得太过分。
我作为元老,要广开贤才之路,像中流砥柱一样支撑国家大局。

注释

国步:国家的步履,比喻国家的状况。
民心:民众的意向或情绪。
社稷:国家的代称。
亟:紧急,迫切。
陈大谏:提出重大建议。
留侯:指张良,汉初名臣。
迂阔: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
稷契:古代贤臣,比喻贤能之士。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著名政治家。
秀才:古代科举考试合格者,此处泛指有才之人。
元老:资深而有威望的人。
广四门:广开门路,接纳人才。
中流:河流中央,比喻关键位置或领导作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景象,国步艰难,民心不定,君子内心充满忧虑。诗中叹息江南百姓的流离失所,无奈于寒暑之间,甚至有守死荆襄之举。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而边疆未宁,国势危如累卵,人心惶恐,以至相食。识者对于国家社稷感到羞愧。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提及当下急迫之情,需陈述大谏,借留侯之策以图存续。然而面对天下的士人,该如何收拢?诗中提出一个理想,即君若能如尧舜之圣,臣如稷契之贤,则可比肩汤武,业绩如伊周。在治国理政方面,并不必求新奇,应贯彻旧制,勿需与那些浮华的秀才为伴,终日无所事事。

最后,诗人自称元老,提倡广开四门之路,让賢才得以显露。自己则如一柱中流,不随波逐流。这段落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关切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沉忧虑以及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寿东屏

奏捷淮堧,勒功燕石,鼓吹凯旋。

正归班玉笋,花袍方卸,彩衣亟著,忠孝双全。

清德独高,皇心简注,燕寝凝香朱两幡。

君王问,录屏风姓字,趣对金銮。平山。蹑履緌冠。

竞来庆嘉平五日间。

是炎刘昴宿,光至再现,绛人甲子,四百新颁。

碧麦称觞,玉枝等算,长对梅花开岁寒。

春回也,报调羹时候,梅子微酸。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寿刘宰

天下知名,今日刘郎,胜如旧时。

记当年幕府,元戎高会,万花围席,争看题诗。

尽道坡仙,再生尘世,有制宜烦立马挥。

东阳小,岂容久驻,凫舄暂双飞。诸公荐墨交驰。

要推上青云百丈梯。

况平生慷慨,闻鸡起舞,中原事业,不付公谁。

生记今朝,频将指数,较莱公争半月期。

功名事,不输前辈,行即诏封泥。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寿刘提干

学富总龟,英蜚漕鹗,正当少年。

向山阴发轫,从容莲幕,结知当路,翠剡争先。

万斛龙骧,湖襄飞饷,赏秩新纶来日边。

重重庆,又金鱼新渥,玉树芝兰。今朝好语欢传。

正南极真人生世天。

是紫囊阴骘,朱幡美德,平山钟秀,崧岳生贤。

事业惊人,行魁胪唱,展庆公庭云母间。

称觞祝,对今宵明月,千古团圆。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寿赵宰

快阁春边,倚阑干外,东西晚晴。

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

陶柳清新,潘花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

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怪来昨夜长庚。

与一道澄江月共明。

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后,千尺泉清。

兴庆宫中,长生殿里,早踏金鳌背上行。

明年好,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