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杂兴四首(其四)

笔判虚空也太奇,古今天下几多诗。

虚空判了元无尽,信手拈来自不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笔下的描绘竟如此奇特,从古至今有多少诗歌
描绘空无一物的本质无穷无尽,随手写出却浑然不觉

注释

笔:写作工具或创作。
判:描绘、判断。
虚空:空无一物的空间。
也太奇:非常奇特。
古今天下:自古至今。
几多诗:众多诗歌。
判了:揭示出。
元无尽:无穷无尽。
信手拈来:随手创作。
自不知:浑然不觉。

鉴赏

此诗节选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苕溪杂兴》第四首。诗中“笔判虚空也太奇,古今天下几多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浩瀚诗海的惊叹与赞美之情。"笔判"指的是用笔来评判和选择,"虚空"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文学空间或心灵世界。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敬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这片文学海洋中微不足道的自谦。

"虚空判了元无尽,信手拈来自不知。"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今诗文时的心态和写作状态。“虚空”此处仍旧象征着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而“判了元无尽”则意味着在这片天地中有着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信手拈来自不知"则表达了一种艺术上的自如和随性,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他的创作如同自然界的生长一样顺其自然,不事预谋,每每都能信手拈来,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而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美好体验。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融合了苏轼特有的豪放与自在,用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诗人超脱尘嚣、与文学天地对话的意境。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苕溪杂兴四首(其三)

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

半生不疗饥寒苦,空有诗名满世间。

形式: 七言绝句

苕溪杂兴四首(其二)

美人楼上晓梳头,人映清波波映楼。

来往舟行看不足,此中风景胜扬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苕溪杂兴四首(其一)

斜风细雨转船头,夜半波平带月流。

行到下菰城畔望,水晶宫阙是湖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虎丘剑池

剑石光寒响辘轳,轩窗高下尽平芜。

山中幸自清如水,好换缁流著士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