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波聚米为山谷二首(其二)

河山争战阅兴亡,策敌谁如马援长。

擘画兵机娴借箸,指陈虏势易探囊。

秦关渺小如沧粟,蜀道崎岖转峙粮。

斗大西城危釜底,潜师早已度陈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马伏波聚米为山谷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家枚所作,通过描绘历史战场的变迁与战略布局,展现了对古代军事谋略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首句“河山争战阅兴亡”,开篇即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将战争与江山的更迭联系起来,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接下来,“策敌谁如马援长”一句,直接点出马援作为古代杰出将领的智谋与才能,引出了对马援军事策略的赞美。

“擘画兵机娴借箸,指陈虏势易探囊”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马援在军事战略上的高超技艺。借用“借箸”这一典故,形象地表现了马援在筹划作战时的细致与周密;而“指陈虏势易探囊”则表达了他对敌情的洞察力,仿佛能轻易掌握敌人的战略意图。

“秦关渺小如沧粟,蜀道崎岖转峙粮”两句,对比秦地与蜀地的地理差异,前者平坦广阔,后者险峻崎岖,但马援却能巧妙利用地形,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体现了他在战略部署上的独到之处。

最后,“斗大西城危釜底,潜师早已度陈仓”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马援军队的行动。将西城比作斗中的水,釜底喻为危险之地,而“潜师”则暗指军队秘密行军,最终成功越过陈仓,展现了马援军队的神速与战术的精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马援军事才能的赞颂,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智慧与策略,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4)

王家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鞠通二首(其一)

谱按宫商不自禁,灵虫偏解理瑶琴。

筝琶净洗能清耳,桐墨饱尝已惬心。

未必座中无顾曲,却从弦外访知音。

纵然方士荒唐甚,愿买雷威涤俗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鞠通二首(其二)代作

坐我春风已六年,无端惆怅感离筵。

文章知己吕蒙正,慈爱宜民寇颍川。

朗照高秋悬皓月,声称累叶继青天。

心香一瓣虔诚祝,异日重临话旧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代友寿慈溪林母俞太夫人八十

俭德相仍久不渝,慈闱贤淑貌曹姑。

丸熊夙励当年学,封鲊犹循先世谟。

令子才名高北斗,老人星彩溢南弧。

绛纱拟晋宣文颂,也作凫趋献一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舍弟家枢新籍学宫赋此勉之(其一)

廿载寒窗下,而今赋采芹。

进身从此始,修业贵于勤。

大海横波恶,岐途曲学纷。

愿君端志向,振翮上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