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文会朱充仁大夫魏敏中朝奉于望湖楼长句

高楼冠浮云,下瞰百顷湖。

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

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

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

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

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

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

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

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

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

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

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

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

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望湖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聚会情景,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首句“高楼冠浮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望湖楼的高耸入云,仿佛凌驾于天际之上。接着“下瞰百顷湖”,俯视广阔湖面,引出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两句,通过水波映照两岸美景,以及湖边绿草如茵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之情。“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变化的欣赏,不拘泥于具体事物的形态差异。

接下来,“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描述了两位友人的才华横溢,他们如同古代的学者,温文尔雅。“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表明了聚会的性质,是通过文学交流而非音乐娱乐来享受快乐。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描绘了饮酒后的豪情,仿佛与群山相呼应。“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入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通过炎热的天气,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表达了在清凉的泉水中得到的愉悦感,超过了其他任何享受。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描绘了经过漫长的山路,终于到达灵山的边缘。“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赞扬了灵山的美名流传已久,广为人知。“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则赞美了山中幽香的花朵,即使不在花期,也因环境的优越而生长茂盛。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表达了对寺庙的崇敬之情,认为其雄伟壮观。“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描述了返回途中,在寿星处休息,周围是苍翠的树木。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通过风吹树叶的声音,比喻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则描绘了抬头看到的新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势。

最后,“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喜爱,邀请客人一同享受。“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描述了僧人煮茶的情景,茶汤中漂浮着云朵般的茶沫。“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则强调了只有具备超凡脱俗气质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寒食日玉提刑过访,有诗示怡然并余,余次韵之

使君薄圭组,富贵良易足。

一麾下东南,千里争拭目。

援毫赋山水,词力泻溪谷。

胜游便杖屦,聒耳厌丝竹。

西湖破春冰,晓涨翻晴绿。

相将二使轺,导从还屏逐。

后先度岩壑,颉颃追鸾鹄。

乐事殊未央,酒行宜局促。

风流俄醉舞,坐客瞻颓玉。

嵇阮真达生,秦唐谩歌哭。

斜阳绝湖去,两桨凌波速。

却寻元龙居,隐隐隔乔木。

到门呼主人,展画满高屋。

夕鼓来远近,雨声飘断续。

篮舆入城市,夹道闹灯烛。

盛事在馀杭,他年见图录。

形式: 古风

别苏翰林

四海窥人物,其谁似我公。

论交容末契,许国见深衷。

渐远吴天月,行披禁殿风。

玉堂清夜梦,解后过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景文

交游尽四海,厚我乃无几。

刘侯躯七尺,堂堂信英伟。

中刚冷如铁,万事肯料理。

相逢倾盖馀,眷眷极终始。

东南久彻警,将领用儒士。

三年湖山游,屡得陪屐齿。

长谣傲云壑,草木俱披靡。

词锋剉万象,搜索泣山鬼。

珠玑溢锦囊,所得真富矣。

轩冕本傥来,功名徒尔耳。

一廛闻已卜,视此犹脱屣。

岁晚匡庐山,高栖踵前轨。

形式: 古风

赠太守林子中待制

拭目除书下九天,邦人争贺使君贤。

风流谢守宣城日,恺悌龚公渤海年。

终作盐梅均鼎鼐,且凭觞豆乐山川。

一门棣萼登台省,盛事骎骎海内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