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垂虹桥泊舟倡和

何年伐石驾危桥,鲸浪翻江白雨飘。

势控三吴虹倒影,气吞七泽水通潮。

重渊有怪犀难照,蔓草无名火不烧。

伯国黄金闻铸像,王门白玉想为标。

功成海上身先退,脍熟江东兴可邀。

岁月几何流水逝,山川如旧古人遥。

鸿飞矰缴何由篡,鹤去樊笼不可招。

浩荡扁舟归鉴曲,寂寥方丈似中条。

越人尚以鸡为卜,楚俗相传鹏类鸮。

自把文章论倚伏,敢将交态较淳浇。

五湖烟景随时异,万里风萍触处漂。

却忆春晖楼上去,为君裁取玉为箫。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垂虹桥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韵味,诗人陈基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垂虹桥的深刻情感。

首联“何年伐石驾危桥,鲸浪翻江白雨飘”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勾勒出垂虹桥的雄伟与壮观,仿佛在述说其建造之艰难与时间之久远,同时以“鲸浪翻江白雨飘”渲染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观,为整首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颔联“势控三吴虹倒影,气吞七泽水通潮”进一步描绘了垂虹桥的气势与影响力,它不仅控制着三吴地区的水流,还似乎能吞吐七泽的水汽,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力量与威严,同时也暗示了垂虹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颈联“重渊有怪犀难照,蔓草无名火不烧”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垂虹桥的神秘与独特之处,犀牛难以照亮的深渊与蔓草中的无名火焰都无法对其造成影响,凸显了其非凡的保护力与神圣性。

尾联“浩荡扁舟归鉴曲,寂寥方丈似中条”以舟行于水,归于曲径,方丈之地似中条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垂虹桥及其周围环境的深深眷恋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变迁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垂虹桥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与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题柯学士画竹

群玉仙人佩水苍,金茎分露服琳琅。

曾将天上昭华琯,吹作飞龙奉玉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倪元镇画

西池亭馆带芙蓉,云水苍茫一万重。

此日画图看不足,满帘秋雨梦吴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次韵刘德方经历

白露池塘点翠荷,越罗衣袖觉秋多。

梨园弟子今华发,唱得开元供奉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戏和玉山韵

西子湖边苏小宅,锦官城里薛涛家。

来时豆蔻初含蕊,别后菖蒲又著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