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同女儿颜如花,十五学得筝琵琶。
莫向中宵弹一曲,清霜明月尽思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通过她学习的乐器——筝和琵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乡思之情。"大同女儿颜如花"一句,以美丽的比喻开篇,点明了少女的外貌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她的纯洁与美好。接着,“十五学得筝琵琶”则透露出她在年少时便已掌握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为后文的“清霜明月尽思家”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莫向中宵弹一曲”一句,似乎是在劝阻少女在深夜弹奏音乐,以免触动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让人更加难以入眠。然而,即便如此,即使在清冷的霜月之夜,少女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清霜明月尽思家”,这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清霜与明月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静谧,也象征着少女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少女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夜深人静时的琴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
不详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八城亦是古辽西,大纛高牙万马齐。
壮士锦衣行乐地,十年无梦到春闺。
弯弓独上李陵台,极目燕支秋色来。
碛路西回三万里,青天遥挂白龙堆。
打桨向西洲,回船入南浦。
共怜莲叶香,谁识莲心苦。
出门无兄弟,结伴枉自多。
一著铁裲裆,泪下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