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燕中怀古》由元代诗人李源道所作,通过对荆卿墓、郭隗台等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战国时期山川景象和中原豪杰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与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联“荆卿墓上草离离,郭隗台边对落晖”,以荆轲墓上的茂盛野草和郭隗台边的夕阳余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暗示着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永存。
颔联“战国山川秋气壮,中原豪杰晓星稀”,通过描述战国时期的山川壮丽和中原豪杰的稀少,对比强烈,表达了对英雄时代逐渐远去的惋惜之情。
颈联“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乾坤广阔却无人识英雄,只有每年南来北往的大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暗含着英雄虽逝,但其事迹和精神仍被后人铭记。
尾联“说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以芦沟桥畔的柳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如同青眼相待,希望英雄的灵魂能够安详地归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英雄难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