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妻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上联“阿妇往乎,应是怕还儿女债”描绘了一位妻子在离开人世后,可能因为担心遗留下的债务问题而感到忧虑的情景。这里的“阿妇”,是对已故女性的尊称,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往乎”则表达了她已经离世的事实。这一句通过假设和推测的方式,展现了妻子生前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对未来家庭影响的担忧。
下联“老夫髦矣,至今犹讨子孙嫌”则转向了丈夫的角度,描述了一位年迈的老者,尽管头发斑白(髦矣),却仍然遭受子孙的嫌弃。这句诗反映了社会中老年人常常面临的被忽视、被嫌弃的社会现象,以及他们晚年生活的孤独与无助。通过“至今犹讨子孙嫌”这一表述,诗人表达了对这种不孝行为的批判和对老年人尊严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妻联不仅表达了对逝去妻子的哀思,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压力、家庭责任以及对老年人的关怀缺失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