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屈氏已经沉入死亡,楚国人民悲痛无法承受。
他们何曾抵挡得住诽谤,只是希望能驱赶蛟龙般的恶势力。
未能消除他生前的遗憾,只能追寻他在死后留下的痕迹。
沅江湘水清澈的潭水,应该会映照出千座山峰的倒影。

注释

屈氏: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沉死:指屈原投江自尽。
哀不容:极度悲痛无法忍受。
谗谤:恶意的诽谤和中伤。
却:驱赶,阻止。
蛟龙:比喻恶势力或困难。
生前恨:指屈原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或遗憾。
没后踪:死后留下的踪迹,这里指他的精神或事迹。
沅湘:沅江和湘江,流经湖南,与屈原有关的地理名。
碧潭水:清澈的潭水。
照千峰:映照出周围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哀悼和怀念。诗中提到屈氏(指屈原)已经去世,楚国人民悲痛不已,反映出人们对忠臣被谗言所害的不平。诗人感慨屈原生前未能消除诽谤,只能以投江自尽来试图驱赶蛟龙(象征邪恶势力),这体现了他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最后,诗人想象沅湘碧潭的水仿佛能映照出千峰,寓意屈原的精神永垂不朽,即使在水中也能照见他的高尚情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富有哲理,是对屈原的崇高敬意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五知堂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时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以近诗贽尚书晏相公忽有酬赠之什称之甚过不敢辄有所叙谨依韵缀前日坐末教诲之言以和

尝记论诗语,辞卑名亦沦。

宁从陶令野,不取孟郊新。

琢砾难希宝,嘘枯强费春。

今将风什付,可与二南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金舆在阊阖,箫吹满人寰。

九陌行如昼,千门夜不关。

星通河汉上,珠乱里闾间。

谁与联轻骑,宵长月正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元日閤门拜表遇雪呈永叔

六花随表拜东厢,庭下遥呼万岁长。

王会图中陈璧马,汉官仪里湿旂常。

因风乱絮沾螭首,似鹄轻毛落井床。

素发垂冠少颜色,众人休笑老为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